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50萬畝規劃圖
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觀景臺。龐泳承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馨瑤、實習記者李勤虹報道: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于2015年5月啟動。歷經數月的打造,目前示范區建設初具雛形。整個示范區已經完成芒果種植5000畝,油茶備耕3000畝,用材造林5000畝,投入資金2000萬元,水肥一體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實施。生態扶貧取得明顯成效,精準扶貧模式有了新的探索。
立足優勢謀發展
在全國上下都在開展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下,田林人陷入了思考:靠山吃山,優化產業結構,做強“林”的生態文章,這是促進林業發展的關鍵。如何保護它,如何開發它,如何從這個產業現在的狀況改變它使其形成綠色生態產業?
群策群力思索的結果是立足本縣資源優勢,緊緊圍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邊吃邊、靠天發展、靠人改變”的“五靠”發展思路,全力打造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
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位于舊州鎮平林村沿南盤江南岸,這里依山傍水,山青水綠。沿河兩岸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南盤江貫穿在桂黔兩省之間,南昆鐵路、今后的滇黔桂三省二級公路以及南盤江水路航運貫通,具備了鐵路、陸路和水陸三個開發條件。“示范區面積大,可以做到100個項目,線路長,沿岸總共62公里,沿江涉及了兩省六縣,具備了把產業做大的基礎。”田林縣林業局局長黃承新說。產業示范區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清晰可見。
思路決定出路,有了思路還需要具體的行動才能促進發展。據介紹,示范區規劃面積為近期10萬畝,中期30萬畝,遠期50萬畝以上,涵蓋了一、二、三產業。既有生態工業產業園,又有30萬畝扶貧生態產業示范核心區和特色旅游名鎮,是集“產業、旅游、文化、扶貧”為一體的生態休閑養生之地和精準扶貧新模式。屬“以南盤江流域為依托,以沿邊開發合作為定位,以精準扶貧為重點”的生態產業綜合示范區。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的打造是田林縣具體落實“五靠”思路的具體行動。
精準扶貧的新探索
精準扶貧既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要推進產業扶貧,快速達到脫貧。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是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最大的亮點之一,通過示范區達到最終的精準脫貧的目的。在精準扶貧這塊,田林正在嘗試新模式探索新出路,并且在嘗試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為加快生態產業發展,達到“生態扶貧、綠色扶貧”的目的,田林采取飛地扶貧模式和跨省區連片開發扶貧模式共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縣政府注冊1000萬資金成立豐裕經濟果木林扶貧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本地貧困戶以土地或勞力入股,非本地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年底按一定的比例分紅。目前,示范區內參與土地入股、合作經營的黨員共15名,農戶24戶。建成投產后,預計可以帶動3個村826戶人參與基地建設,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生態扶貧,綠色扶貧”,“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將得到充分體現。
此外,將旅游扶貧結合起來也是示范區的一大特色。在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著力打造布依族文化的旅游,和生態旅游文化,包括今后的旅游觀光,在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同時,通過旅游達到健康文化的提升。也就是觀光農業、觀光林業跟健康養生有利結合起來,形成康養文化。這些都為田林的精準扶貧探索出了新的出路。
田林縣林業局局長黃承新說,在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大基調上,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有著全方面的體現。示范區建成后,到2020年能夠解決3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達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精準打造生態產業綜合示范區
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建設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田林縣縣委書記韋正業指出,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所呈現出的良好成效,是田林“五靠”發展思路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邊吃邊、靠天發展、靠人改變”到“靠山致富,靠水搞活,靠邊拓展,靠天發展,靠人改變”的凝練和升華的最有力證明。
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的發展跨越了兩省共建,在促進桂黔共同開發,共同發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示范區因地制宜,以農林產業為主,輻射到周邊其他產業的發展。示范區內有萬畝生態工業產業園、50萬畝生態產業基地和特色旅游小鎮,在工業產業與原料基地間反哺,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鏈。示范區在規劃范圍內將流轉土地5萬畝,用于發展芒果、軟枝油茶、用材林、竹子、珍貴樹種的種植,并且結合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重點建設規模養牛示范戶1個、養牛小區1個、養羊小區3個、林下養雞示范小區3個,林下種植示范區2000畝,森林旅游項目1個。
充分利用南盤江八渡水電站以及示范區內的各種有利資源,惠及到桂黔經濟合作產業園的建設上來,將其打造成為一個綜合性產業園。使整個南盤江流域扶貧生態產業示范區集綜合產業融為一體,推動田林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