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唐勇平 特約記者李光平 鄒儀 善理 茂智報道 在瑤族眾多典籍和神話傳說中,千家峒是瑤族至尊神圣的故地,一直是海內外瑤族子孫心中的情結。
千家峒對于瑤胞來說,就是漢族傳說中的桃花源。對千家峒的探求與追尋,從古至今一直沒有停止過。他代表著千千萬萬瑤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進湘西南邊陲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有關瑤族的印記隨處可見:長鼓造型的界碑,被譽為“天下瑤族第一殿”的盤王殿,圖騰園廣場上堪稱世界首座的瑤族圖騰柱、圖騰坊,規劃面積3000畝、正在建設中的神州瑤族文化博覽園……瑤風古韻,瑤胞們在江華安居樂業,詮釋了傳說的千家峒的美好生活。
“神州瑤都”,一個響亮的稱號,為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它正在成為當今瑤族同胞的生活樂土。
尋夢瑤山:史上重要的中轉站和發祥地
江華境內姑婆山頂有個最古老的盤王廟,有史可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就被人發現并記載。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各方瑤族同胞在此祭祀始祖盤王。
由于年代久遠,風雨剝蝕,盤王古廟坍塌,僅剩遺址。1995年10月,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順應瑤族同胞意愿,將盤王廟從姑婆山頂遷建于縣城沱江中心平頭巖公園內,建成了被譽為“天下瑤族第一殿”的盤王殿。
不管是平常日子還是盤王節,各地瑤族前來江華拜謁朝覲祖先盤王的絡繹不絕。江華盤王殿成了海內外瑤族同胞朝拜祖先的圣殿,江華在天下瑤族人心目中已成為朝拜祖先的圣地。基于此,江華有意將自己打造成“瑤族朝覲圣地”,“讓行游天下的瑤族子孫找到回家的路。”
“傳說中,千家峒被官兵攻占后,瑤族同胞分別從藍山、道縣、江華等地中轉,逐漸遷徙到廣西、廣東,后來還遷徙到海外。”瑤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明生告訴記者,瑤族其先民最早生活在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一帶。后在不斷的戰亂中,過著“吃過一山又他徙”的流離生活,足跡遍布整個中國南方。明清時期,瑤族逐漸遷徙到東南亞各國。20世紀70至80年代,又有部分瑤族從東南亞遷徙到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瑤族因此走向世界,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中國瑤族,則主要分布在湖南、廣西、云南等地。
湖南瑤族人口有70多萬,主要分布在永州、郴州、邵陽、懷化等市的部分縣區。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51萬,其中瑤族人口達34萬,約占世界瑤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江華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瑤族自治縣,被譽為“神州瑤都”。
自宋、元時期瑤族輾轉遷徙至南嶺瑤山以來,江華成為瑤族歷史上重要的中轉站和發祥地。進入江華千里大山的瑤族,主要是秦漢時期的“長沙蠻”、“武陵蠻”、“梅山蠻”,千余年歷史積淀而形成的瑤文化,是江華地域文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標志。
“盤王始祖隨身帶,木本水源不可忘”,是瑤族子孫始終信守的族源根本。無論遷居何方,流落何處,第一要敬奉的是祖先盤王。“姑婆山那座最古老的盤王廟就見證了江華在整個瑤族大遷徙中的位置。”王明生說。
筑夢江華:古老瑤族文化傳承不息
“站在瑤山望北京,瑤歌唱給主席聽,山高路遠難聽見,千里相隔心連心”。如今被譽為“瑤家歌媽”的趙庚妹,1950年出生在江華的一個瑤族民間藝人世家,《盤王大歌》為自家祖傳,到趙庚妹已經傳到第11代。8歲時就跟祖父學唱瑤歌,到10歲時,趙庚妹在當地就已經小有名氣。“我們往舞臺下看,看到毛主席坐在中間看表演。”1964年初冬,第一次出瑤山,就見到毛主席。50多年過去了,趙庚妹說起來心情仍然十分激動。
《盤王大歌》是一部瑤族詩歌總集,被譽為瑤族的“史詩”,它由緒歌、插歌、正歌和雜歌組成,包括瑤族先民的自然觀、人類起源說、瑤族的產生與遷徙、瑤族的婚戀、瑤族的創業史等內容,全面記述了瑤族的歷史、思想、斗爭和文化,被稱為瑤族社會的“百科全書”。《盤王大歌》用漢字書寫,但是在唱的時候采用瑤語。
最近幾年,江華加大對瑤族文化的推廣力度,對瑤歌的宣傳也越來越多,希望了解和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學習《盤王大歌》的熱情越來越高。對此,趙庚妹坦承自己“看到了希望”。作為《盤王大歌》主要傳承人之一,趙庚妹表示自己有責任將《盤王大歌》傳承下去,她下一步準備把《盤王大歌》的各種唱腔和坐歌堂的唱腔都整理錄制下來,寫成歌譜,發揚光大。縣文化部門開設了瑤語、瑤歌培訓班,聘請了趙庚妹擔任主講教師,培訓人數1000余人,為江華旅游局培訓導游和講解員30余名……
“野羊撬,野羊撬,野羊撬斷梓木樹,梓木樹啊好控鼓,控個長鼓好風流。”激昂的瑤歌聲中,身著盛裝的瑤族小伙開跳了。這是為今年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暨中國第十三屆瑤族盤王節準備的大型長鼓舞。長鼓舞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想要看到正宗的長鼓舞,得到其發祥地之一江華大圩鎮文明村,那個村子產生過4代“鼓王”。年過70的趙明華老人是第27代傳人,也是如今健在的第三代“鼓王”。他家里有一只老長鼓,說是“千家峒流傳下來的”,鼓上的羊皮已爛穿,曾有人出2萬美金買,他不賣,“老祖宗傳下來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
趙老有4個兒子,老大是老師,老二老三都務農,小兒子趙能文30多歲了,自己搞了個樂隊。老趙和小兒子跳上八仙桌,站定,深吸一口氣,長鼓開始在他們的手上舞動,或蹲、或站,勾腰抬腿間,如行云流水,沒有一絲拖沓。
正是這些文化的傳承不息,江華,慢慢以其瑤族人口聚集最多、瑤族民間風俗保存最純粹、瑤族歷史印痕留存最久遠,而成為海內外瑤族同胞所認同的文化中心。
1988年,著名社會學家、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來江華調研時,認為江華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的縣,是瑤族歷史上重要的中轉站、大本營和發祥地,是南嶺地區的中心區域,提出要把江華打造成“神州瑤都”。2002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毛致用到江華考察,親筆題寫了“神州瑤都”。
江華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甘秀椿告訴記者,近年來,江華著力打造“神州瑤都”,發揚民族文化。2010年,世界首個“瑤族圖騰園”的建成,成為瑤族文化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引起了國內外瑤族的廣泛關注。2014年1月,投資20億元的神州瑤族文化博覽園項目正式落戶江華。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000畝,總投資20億元,建設期5年。內設瑤族盤王歷史文化區、瑤族支系建筑景觀區、瑤族墟日特色建筑區和平地瑤村寨、瑤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產權式瑤族特色度假酒店、現代瑤族特色商住區綜合開發6大部分。江華,有望成為瑤族歷史文化最聚集的地方。
圓夢瑤都:建設當代瑤族的樂土
走進江華橋市鄉大魚塘村制香產業基地,只見各個廠房內擺滿了等待裝箱的佛香,男主人程禮云則忙碌著裝箱。
“你從事制香工作有多長時間了?”
“我十幾歲就到廣東打工,從事的就是制香工作,后來孩子大了,縣里政策好,鼓勵我們回來開辦制香廠,買一臺機器,縣里補貼5000元。本村現在像我這樣從事制香的人有200多人,有規模,銷路就不愁。”
“收入高吧?”
“僅制香這一項一年3至5萬元純收入沒有問題。我還辦了個現代化養豬場,還種了幾百畝茶葉,小康標準是完全沒有問題啰。”程禮云回答得很干脆、很自信。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以往的國家級貧困縣已經擁有了“中”字頭企業扎堆工業園,江華瑤族大山下的鄉村也搞起了特色產業。“把南嶺山區納入國家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范圍,幫助我們到2020年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這就是我的夢想。”2013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華瑤族自治縣縣長龍飛鳳當面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了自己的夢想。李克強總理鼓勵說:“我相信,最后發言的女縣長,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遠遠大于她今天站起來發言的勇氣。”
江華大瑤山作為華南地區生態保護完好的森林綠地,76%的森林覆蓋率,擁有生態山水之優和民俗人文之美。如何讓江華51萬百姓過上理想的安居生活?如何將天賜江華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實現富民強縣的發展優勢?縣委書記羅建華直言自己的“野心”,全縣以生態建設入手,通過文化建設發力,全力打造“神州瑤都”,把江華建成中國瑤族文化的研究中心、傳承中心、展示中心,建成瑤族風情濃郁、各族同胞向往的地方。
江華的“野心”是有底氣的,今天江華的各項經濟指標經常排在永州前3名。 2015年2月,江華被評為2014年湖南省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快進縣。
當然,那些長年居住在瑤山山林中的瑤族群眾,還有很多生活艱難。2013年以來,為幫助生存環境惡劣地區貧困群眾“挪窮窩”,江華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分期分批異地扶貧搬遷的重要決定,確定在兩岔河、大圩、大錫3個鄉鎮的17個高寒山區村實行異地整體搬遷,規模為5000多人。目前,整個搬遷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后期扶持政策措施正在落實,以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江華縣城沱江四聯移民安置點,在東田集鎮、水口鎮新址等安置點,移民新鎮、新區建設已見雛形。這些安置點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按照“宜居、宜游、宜業”的瑤族風情旅游小鎮規劃建設,讓走出大山的瑤族同胞,同樣感受到家園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那些熟悉的山花竹影、松風林濤,那些日夜相伴的竹樓木屋、山澗林泉,依然還在眼前;那些飽含瑤風瑤韻的濃濃鄉情,依舊留在夢里、留在心間……
身為美國一家公司董事長、執行總裁的趙召山在江華瑤族自治縣50周年縣慶時曾“回”過江華。當時,在他的想象中江華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山窩窩。到了江華后才知道,這里生態環境好,各行各業生機勃勃,是一座幸福的小城。從瑤族同胞們燦爛的笑容、愜意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得到。這次,趙召山作為美國瑤族代表團團長又“回”來參加江華60周年縣慶和第十三屆中國瑤族盤王節,他內心無比激動。他聽說江華近幾年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擔心“還找不找得到上次回家的路”。
劉玉蘭,是泰國清萊皇家大學社會學院的一名教授,也是這次代表泰國瑤族來參加江華大慶活動的。她說:“每一次到江華,都有游子歸鄉的感覺;每一次到江華,都有不同的感受。”作為文化人,她表示有責任將祖先土地上的好東西帶到自己的課堂上,帶到自己的瑤胞中間,帶到瑤族的學術領域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和傳播,讓同胞和外界知道中國的瑤族人民已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