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11月2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趙晶)江南水鄉古鎮群、成都天府古鎮群、重慶江津古鎮群……近年來,國內古鎮群旅游興起,一批沉寂沒落的古鎮群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而在長沙,望城境內湘江兩岸12公里長的區域內也分布有6大各具特色的古鎮。
11月1日,瀟湘晨報記者從長沙市城鄉規劃局獲悉,長沙市提出整體打造湘江北段古鎮群,對古鎮群進行整體策劃、整體規劃、整體建設、整體經營,目前概念性規劃方案正進行國際征集。望城旅游局編制旅游線路方案,古鎮群已被納入其中,目前有4條線路向市民朋友們推薦。
有何特色
六大古鎮依水而生隔水相望
本次湘江北段古鎮群概念性規劃方案國際征集的規劃范圍包括:湘江兩岸的銅官鎮、丁字灣街道、書堂山街道、靖港鎮、喬口鎮、新康鄉全域。研究范圍為:規劃范圍加上格塘鎮、東城鎮、橋驛鎮三鎮鎮域范圍。
依水而生、隔水相望,六大古鎮分布于湘江兩岸12公里長的區域內。湘江北段古鎮群交通區位條件良好,距離長沙市中心不足20公里,各鎮鎮區相互之間距離不到10公里,利于成群發展。
古鎮群與水相伴,水資源非常豐富。主要有湘江、溈水河、啞河、撇洪河等水系,境內有長沙地區最大天然湖泊——團頭湖;山體資源主要有麻潭山、書堂山;洲島資源主要有蔡家洲、甑皮洲等。呈現出“山、水、洲、鎮”的特色空間格局,與整個長沙市“山、水、洲、城”的空間格局不謀而合,同時也是區別于國內其他古鎮群的特色之一。
在城鎮保護性利用的過程中,望城區堅持不砍樹、不填水、不拆房、不擴建,盡可能地保留古香古色、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如喬口漁都是典型的湖湘民居風格,新康戲鄉具有歐陸風情小鎮的特點,銅官陶城則保留了許多文革時期的蘇式建筑。
湘江沿岸古鎮古街,承載了湖南人的鄉愁,堪稱湖湘歷史和文化變遷的活化石,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有何不足
配套待完善,缺乏過江通道
近年來,隨著湘江旅游經濟帶的開發建設,沿線許多地區立足豐富的古鎮資源,積極打造湖湘特色旅游城鎮,古鎮旅游開發已初顯成效。逐步形成了“靖港訪古,喬口吃魚,銅官玩陶,新康看戲”的湘江古鎮群落開發格局。目前,古鎮群游客大多表現為親子、家庭等散客出游,出行方式以自駕居多。隨著各古鎮的發展和影響力的提升,以單位團體出游的頻率有所增加。
交通方面,古鎮群南北向聯系比較便利,但東西向聯系較弱,主要體現為缺乏過江通道,不利于古鎮群的整體發展。如銅官與靖港隔水相望,卻沒有過河通道直接相連,需繞行很遠。
配套設施方面,整體而言不夠完善,如住宿設施、停車設施,都難以滿足游客量的需求。此外,旅游景點創新性不強、風貌雷同、游客逗留時間短、競爭力不強是古鎮群共同面臨的問題。
他山之石
天府古鎮群統一規劃統一包裝
目前國內較有影響力的古鎮群有江南水鄉古鎮群、成都天府古鎮群、重慶江津古鎮群等,這些古鎮群歷史悠久、特色鮮明,不僅很好地傳承了古鎮的歷史文脈,同時串聯和激活了古鎮的經濟、產業,使沉寂沒落的古鎮群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新亮點。
但與這些古鎮群相比,湘江北段古鎮群還有一定差距。如成都天府古鎮群成立了天府古鎮群聯盟,將各分散古鎮串聯捆綁,統一規劃、統一包裝、統一品牌,易形成品牌效應,有利于古鎮群健康、有序、可持續地發展。而湘江北段古鎮群目前尚無統一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各鎮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協調,旅游業同質化競爭比較明顯。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沙市城鄉規劃局與望城區人民政府正共同組織湘江北段古鎮群概念性規劃方案的國際征集。規劃內容將包含功能定位、產業策劃包含旅游策劃、歷史文化保護、用地布局、交通組織、公共配套、生態保護等內容。
線路推薦
看戲吃魚賞陶訪古耳福口福眼福全齊
目前,在望城旅游局編制的旅游線路方案中,有一些包含了古鎮群。市民們可選擇感興趣的路線先去一探究竟。
線路一
新康戲鄉——喬口漁都——特色農莊用中餐(開天漁莊、杜甫客棧)——柏樂園——夜宿喬口(柏樂大酒店、“喬口人家”旅游家庭旅館)——靖港古鎮——特色農莊用中餐(靖港八大碗、都遨生態創意園)——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
線路二
書堂山歐陽詢文化園——彩陶源村——特色農莊用中餐(彩陶源農家樂、華龍山莊)——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銅官陶城(銅官古街,泥人劉、府窯、異超、鴻拓等陶瓷購物)。
線路三
新康戲鄉——喬口漁都——特色農莊用中餐(開天漁莊、杜甫客棧)——柏樂園——夜宿喬口(柏樂大酒店、“喬口人家”旅游家庭旅館)——靖港古鎮——特色農莊用中餐(靖港八大碗、都遨生態創意園)——農藝夢廠——千龍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可夜宿十二星座帳篷島)。
線路四
書堂山歐陽詢文化園——彩陶源村——特色農莊用中餐(彩陶源農家樂、華龍山莊)——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銅官陶城(銅官古街,泥人劉、府窯、異超、鴻拓等陶瓷購物)——長沙黑麋峰國家森林公園——特色農莊吃烤全羊(羅漢壩、梅園農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