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370.96萬人,已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23.7%;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等,每一年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十二五”時期,面對全球性的經濟與就業雙重壓力,全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局勢穩中向好。
就業促進能力不斷增強,就業人數持續增加
10月21日,省統計局通報2015年前3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時指出,湖南城鎮新增就業64.2萬人,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1.8%。
“十二五”末的這一年,我省實現就業目標并超預期,沒有懸念。
“十二五”期間,我省就業局勢持續穩定。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2014年末,全省從業人員4056萬人,較之2010年末的3982.73萬人,增加73.27萬人。
就業人數持續增加。截至今年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370.96萬人,已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的123.7%;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達357.13萬人,已完成目標任務的119%;失業人員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等,每年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均在4.3%以內。
“十二五”期間,我省GDP年均增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就業壓力日益加大。我省勞動年齡人口呈逐年增加趨勢,城鎮每年有近70萬新成長勞動力需要就業,就業總量壓力大,就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我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局勢穩中向好。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穩中有進增強了就業促進能力。
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4.7∶46.0∶39.3,調整為2014年的11.6∶46.2∶42.2。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就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成為湖南吸納剩余勞動力和新增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部門。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10年的16.7%增長到2014年22.8%,對吸納就業意義重大。如目前全省規模以上餐飲企業3.8萬家,吸納就業約200萬人。
政府引導、政策促進,帶動就業效果愈加明顯。近年來,我省制定了鼓勵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微型企業吸納就業的若干措施,出臺了新一輪更加積極的“1+3+X”就業創業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簡政放權,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我省穩增長和保就業的新引擎。
實施“雙創”引領,創業成為拉動就業的新引擎
“十二五”期間,我省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并取得顯著成效。
2011年,我省啟動4個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試點,啟動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工作,確定了144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2012年末以來,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就業方針,我省積極探索一條“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經濟與就業聯動增長新路徑。
在全國率先實施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取消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推行工商登記“先照后證”等前置審批制度改革。
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以此為總領,加上3個配套子文件,以及20多個具體配套措施,形成更為完備的“1+3+X”的創新創業新政。
針對大眾創客,實施“雙百工程”;針對創業地域,實施“2151工程”;針對創業載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成效顯著的示范園區評選,形成一套立體助推我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組合拳。
設立全省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2015年省本級安排落實2億元,并逐步增加規模,從省到縣建立“創新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就業扶持資金力度空前加大。
創業,成為全省帶動就業的新的增長極。據省工商局統計,2014年全省新增市場主體42.4萬個,與2010年比,增加10.7萬個,帶動城鄉就業80萬人。今年1至9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32.8萬個,帶動城鄉就業60.58萬人。
堅持底線思維,托底幫扶重點人群穩就業
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一直是就業的重中之重。湖南貫徹“守住底線”工作思路,分層次實施援助幫扶。
創新思路,打造“三條就業援助保障線”:通過“積極政策援助保障線”、“招聘留崗援助保障線”和“公益性崗位托底援助保障線”,對就業重點人群和困難人員,既鼓勵主動就業創業,還通過在國有企業及基層公共管理服務領域留出5-10%崗位和實施公益性崗位托底援助。
針對我省新一輪國企改革、湘江流域治理和淘汰化解落后產能產生的下崗失業人員,在全省落實各項就業幫扶政策的同時,重點支持湘潭市竹埠港創建我省首個淘汰落后產能失業人員再就業示范基地。
將全省失業保險費率由現行條例規定的3%降至2%,將全省失業保險金由最低工資標準的80%提高至85%。
5年來,我省失業人員再就業累計達167.7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累計達58.9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