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黃洲、唐勇平,特約記者何順報道:時光荏苒,祁陽巨變,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縣委書記魏湘江,是祁陽新農村建設的主推手。2013年,祁陽縣成為全省首批9個特色經濟發展重點縣之一,2014年入選全國智慧城市。2014年新農村建設成績突出,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縣,成為了全省20個先進縣市區之一。
突出三項內容,激發新農村建設活力
人多、田少,自然條件差異大,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祁陽農村長期形成的現實局面就像一道道坎橫亙在新農村建設面前。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考量著祁陽縣委書記魏湘江對發展路徑的抉擇。
在祁陽這塊紅色的大地上,一直不乏心懷改變農村面貌的熱望,一直不乏投入精力和智慧,破解農村發展的探索者和實踐者。
破除發展束縛,釋放發展能量
突出抓好規劃。一方面,祁陽制定了新農村建設十年規劃, 10年時間里,對300多個村進行重點建設,在全縣率先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型農村。另一方面,編制村莊規劃,祁陽根據各村區位條件、經濟基礎、自然生態、人文環境等要素,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撥岀專款,從規劃、設計等職能部門抽調專門人員,對全縣各行政村進行了詳細測繪和規劃編制,目前已完成462個行政村的“四圖一書”規劃和201個行政村的“一圖一書”規劃。
突出抓好建設。按照“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的方針,祁陽從2006年起,在全縣強勢推進“三清三改、三整三治、三通三建、三培三帶、三新三高”工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使新農村建設的覆蓋面和受益面不斷擴大。
突出抓好整治。臟、亂、差,是過去祁陽鄉村的代名詞;如今,祁陽的鄉村華麗轉身為“白富美”。為打造“白富美”的生態文明鄉村,祁陽不遺余力巧做“加法”:整治空殼村,全縣共拆空心房65萬平方米,清路障4.5萬處,做到通路、扦綠、添景;整治舊房屋,對建設時間長、外型不美觀、影響村容村貌的,穿衣戴帽改造;整治環境,全縣98%以上的村完成農村電網改造任務,徹底根治了電線、電話線亂搭、亂拉的現象;改廚2.55萬戶,改廁2.38萬戶,改欄12096處, 改水3.68萬戶,建沼氣池8656口,各村訂立了村莊環境衛生公約,786個村設立了環境衛生監督員,建垃圾處理池1785個、垃圾焚燒場217個,343個村聘請衛生保潔員964名;種植綠化苗木近130萬株。過去糞便滿地、蚊蟲亂飛、污水亂排、柴草亂堆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扭轉,村莊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揮三大作用,形成新農村建設合力
建設新農村,重在抓落實,關鍵靠實干,做到眾人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形成建設的合力。
基于這種認識,祁陽科學謀劃,注重發揮三大作用,精準發力新農村建設主戰場。
祁陽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安排了28名縣級領導和110個縣直單位掛點抓新農村建設,抽調縣、鄉、村干部1462名參與新農村建設;在資金上,發揮公共財政“四兩撥千斤”作用,每年從有限的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村“里子”;在宣傳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平臺,大張旗鼓宣講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和影響,形成全縣動員、全民參與的嶄新格局。
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新農村建設,沒有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就會失去基礎,也會失去肥沃的土壤。因此,祁陽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從解決群眾“最直接、最關注、最迫切”的問題入手,滿足農民群眾求美、求新、求幸福的愿望,不斷激發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要我干”為“主動干”和“爭著干”。
發揮社會力量的支持作用。祁陽人自古就有樂善好施、扶困解難的傳統美德。在新農村建設中,祁陽各界社會力量的捐款達1.355億元。
注重三個結合,增強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新農村在“新”,如何讓新農村岀“新”、岀“彩”?
祁陽在拓展新農村的外延和內涵上下足了功夫,交岀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注重與培植產業促農增收相結合。祁陽按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工作思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在每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都規劃了產業發展重點,堅持“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路徑,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創新,積極引進和培育業主規模經營,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全縣先后建成了優質稻、生豬、蔬菜、水果、油茶、楠竹等六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特色產業基地146個、面積達2.4萬畝,發展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成為全省擁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最多的縣。
注重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多一個廣場,少一個賭場”;“多看名角,少一些口角”……新農村建設,要以文化人,提升素質,使人有書卷氣,村有文化味。鑒于此,祁陽堅持新農村建設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建設鄉風文明新村。以“科技進農家”、“文化進農家”、“ 信息進農家”等活動為載體,大規模開展政策宣傳及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質普遍提高。
注重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相結合。魏湘江強調,新農村建設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的長遠發展,相關職能部門、后盾單位、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要把它當做一件大事要事來抓。
農民群眾不僅是新農村的建設者,還是新農村建設的管理者和維護者。祁陽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規范村民日常行為;實行村務、財務、政務“三公開”制度;配強村兩委班子;依法治村等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使農民群眾成為新農村建設和管理的主人。
2014年,祁陽縣委縣政府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重占之一,按照“辦點示范、輻射帶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投入1.9億元新農村建設資金,重點加大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環境整治、村莊綠化美化亮化、農業產業開發等新農村項目建設。新農村示范村完成村組道路硬化26.5公里,村內主干道拓寬硬化42公里,入戶路硬化29公里;完成“穿衣戴帽”房屋改造750套,拆除空心房12228平方米,外墻裝修42.17萬平方米;新裝路燈近500盞。新(改)建村活動中心5個,興建群眾文體設施53處;完成渠道三面防滲27940米,整修新挖山塘130口,整修水庫7座,修繕電排11處。全縣確定了九洲、龍溪兩個美麗鄉村創建點,對72個環境整治示范村,完成“四改”(改廚、改廁、改水、改欄)4296戶(處),建沼氣池70多口,清理垃圾2.8萬噸。營造林1萬畝,新造山林1600畝,種植綠化大苗22500株。發展種植優質稻12600畝,新增養殖大戶24戶,養豬存欄量增加近5000頭。如今祁陽農村到處呈現村莊錯落有致、村容整潔、產業發展、民風淳樸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