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大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黔”力無限

2015-07-30
来源:香港商報

洛貫經濟開發區效果圖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許入介 報道:15日,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成立新聞發布會舉行,這標志著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正式揚帆起航。

  設立在黔東南州的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是貴州首個以民族文化旅遊和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省級示范區。依據總體規劃,示范區力爭2020年大健康產業總收入達200億元,旅遊人數達1000萬人次。大健康產業及相關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重點產業區要素聚集能力顯著增強,開放型經濟體系初步建立。到2025年,示范區大健康產業總收入預計達500億元,旅遊人數達3000萬人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建立,以大健康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綜合競爭力大幅增強,多種經濟成分充分發展、繁榮共生,初步形成帶動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新興增長極。

  示范引領輻射帶動

  2015 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健康養生產業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指引,同年貴州省編制發布了《貴州省健康養生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 年)》。該規劃明確提出,貴州省建設“國際知名的宜居頤養勝地”的定位,重點發展“休閑養生、滋補養生、康體養生、溫泉養生”四大業態,形成“一圈、五區、多組團”的健康養生產業空間布局。

  其中,“苗嶺民族養生特色發展集聚區”包含黔東南和黔南州,主要依托民族文化、民族醫藥、中藥材、生態等資源,突出民族特色,大力發展以生態文化體驗為重點的休閑養生業態,以綠色有機健康養生食品、藥膳和中醫民族醫保健為重點的滋補養生業態,加快形成貴州省最具特色和發展價值的民族休閑保健等品牌,建設“叢江—榕江侗族健康養生文化體驗組團”。

  4 月 20 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設立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示范區的成立,不僅是立足貴州實際,民族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脫貧致富、實現同步小康的戰略舉措;亦是貴州省契合國家產業導向、融入發展快車道的最大發展機遇下推進三州(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戰略、探索民族地區後發趕超的實質路徑。

  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管委會主任袁尚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明確示范區將在五方面做出示范與表率,起到輻射引領的作用。其一,在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上作示范。深度挖掘苗族、侗族等民族文化內涵,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探索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新路徑,為其它民族地區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示范。其二,在生態旅遊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上作示范。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走差異化發展路子,探索生態旅遊與健康養生產業互動發展模式,打造黔湘桂交界區域生態旅遊產業和國際健康養生品牌融合發展的典范。其三,在東西部產業合作與轉型發展上作示范。探索東西部產業合作的多元模式,推動產業轉型,構建與生態資源環境相適應、與山地地形特征相吻合的產業體系,打造西部產業轉型發展模式的典范。其四,在山地特色城鎮化發展上作示范。把城鎮建設與農民就業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實現產城景有機融合,打造貴州東南部山水田園生態旅遊城鎮,為推進山地特色城鎮化建設、城鄉統籌發展提供示范。其五,在民族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作示范。著力發展民族民間工藝品創意、文化旅遊服務、民族醫藥、健康養生服務、綠色有機食品等特色產業,將產業轉移與勞動力轉移有機結合起來,為少數民族地區創業及產業創新提供示范。

  力建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目的地

  據悉,示范區位於黔湘桂三省區域結合的貴州東南部,空間布局分為核心區、聯動區和輻射區。核心區范圍涉及黔東南州從江縣洛香鎮、貫洞鎮和黎平縣肇興鎮,規劃控制面積約98平方公裏;聯動區為除核心區外的從江、黎平、榕江、錦屏等縣的主要景區、景點、休閑養生基地及綠色食品基地;輻射區為除核心區和聯動區外的黔東南州其他區域范圍的景區景點及產業基地。

  根據資源稟賦,示范區還確定了“五位一體”的戰略定位。即:以苗族、侗族文化為依托的民族地區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示范基地;以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民族醫療為組合優勢的生態旅遊與健康養生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以東漸西聯的地緣優勢打造東西部產業合作及西部產業轉型發展示范基地;以產城景有機融合為方向的中國西南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示范基地;以民族創意、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綠色食品為產業基礎的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創業及產業創新示范基地。

  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有突破、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總體目標,以“生態、形態、業態、文態”為理念,以“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為中心任務,把示范區建設成為產業要素聚集、經濟體系完備、核心競爭力凸顯、多種經濟成分繁榮共生的新興經濟增長極和生態文明示范區;把示范區建設成為世界侗文化傳承體驗中心,西南山地特色生態產品原產地,黔湘桂交界地區的區域文化旅遊組織和健康養生綜合服務中心,貴州面向珠三角地區的門戶樞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目的地。

  “一心五帶”詮釋六大業態

  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廖飛表示,根據自身特點,黔東南正圍繞“養、遊、醫、健、食、管”六個字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具體業態。並將大力發展以特色生態為支撐的保健養生產業;大力發展以原生態民族文化為支撐的旅遊產業;大力發展以民族醫藥為支撐的醫藥醫療產業;大力發展以體育運動健身為支撐的運動康體產業;大力發展以特色有機綠色農業為支撐的食品產業;大力發展以現代健康管理服務為支撐的健康管理產業。

  根據區域民族文化特色、自然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定位及生產要素情況,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功能區劃為“一心五帶”,即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綜合服務中心、民族文化旅遊體驗帶、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帶、健康養生產業帶、有機食品產業帶和綜合產業帶。

  袁尚勇告訴記者,示范園區將以文化旅遊體驗為先導、健康養生為核心、綜合服務為基礎,綠色田園為本底,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健全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重點發展旅遊服務、健康服務、教育培訓、商務會展、商貿物流、科技研發、農產品檢測、互聯網醫療等現代服務業,將核心區建設成為黔湘桂交界地區的區域旅遊組織和健康養生綜合服務城,成為貴州省東部地區面向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門戶樞紐、對外開放窗口和旅遊集散中心。同時,圍繞現有旅遊景區、景點和基地,深度挖掘侗、苗、瑤等民族文化內涵,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業發展全過程,重點發展參與式民族風情體驗、民族傳統村落觀光、民族文化展示等旅遊項目。

  以原生態保護為前提,科學開發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突出創新思維,通過創建集群式與輻射式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打造民族品牌。將創意產業融入農業、旅遊業、傳統制造業,重點推進少數民族服飾、銀飾、刺繡、蠟染、竹木雕、民族文化演藝等產業發展,打造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依托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民族醫藥資源及“長壽之鄉”品牌,打造集休閑養生、康體養生、滋補養生、溫泉養生、醫療護理、信息服務、健康保險、健康養老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大健康綜合體。加快運動健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體育健身、戶外運動、野外露營及民族體育競技項目。大力發展服務優、管理精的健康養生產業,打造具有黔東南特色的國際健康養生勝地。加強中藥材基地建設,挖掘侗、苗、瑤等少數民族醫藥配方,加大產業化應用力度,大力發展以民族醫藥、醫療器械生產為主體的特色醫藥產業,著力培育保健器材器具、保健食品、保健化妝品和理療產品等產業,打造健康產業集群。

  高起點打造綠色食品基地。大力發展香豬、茶葉、山茶油、優質大米、綠色果蔬、林下種養殖等特色種養殖業,配套建設加工包裝、交易網絡、質量監控、電子結算、檢驗檢測和物流配送系統,設立綠色食品交易中心,延伸綠色食品產業鏈,提高產業輻射力和附加值,形成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和完整的綠色食品產業體系,打造西南山地特色生態產品原產地。

  以洛貫經濟開發區為主體,科學合理布局相關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的農林產品加工、紡織服裝、日用消費品、電子和玩具等輕工業和相關配套服務業,打造成為承接新興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新高地,作為從江縣經濟發展載體,與示范區形成“統一規劃、相互銜接、獨立實施、功能互補、產城一體、聯動發展”的新格局。

  “門戶樞紐”招商仍是關鍵

  示范區內生態環境良好,物種資源豐富,氣候宜人,苗侗文化獨具特色,文化遺產富集、名勝古跡眾多、紅色文化燦爛,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潛力巨大,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區位優勢明顯。

  對於園區在發展上如何突破,袁尚勇認為首先在體制機制上有所創新,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區域,不完全是單純的建一個新城,而是做服務型的樞紐中心。搶抓黔東南州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契機,以低碳生態的發展理念,以核心區為平台載體,按照公園、景區來建設,進一步完善其服務功能。

  他透露,圍繞貴州及西南地區面向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區的戰略發展定位,示范區還將建大健康醫藥產業園,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園,農業生態種植休閑基地。並將重點建設54個休閑養生類項目、18個康體養生類項目、49個保健滋補養生類項目。

  同時,一方面爭取貴州省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根據黔東南實際制定優惠政策,以定點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奶媽式”服務,保證企業的落戶與發展。

  目前,正在謀劃和編制一大批大健康產業招商引資項目,項目總量達307個,項目金額達1200億元;有意向性簽約項目52個、擬投資總額達132億元,涉及文化旅遊、養生養老、醫藥健康、綠色食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黔東南州州委副書記、州委政法委書記、貴州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工委書記桑維亮表示,將多渠道多模式加強投融資工作,為示范區建設提供資金保障。以政府主導、公司化運作方式進行,多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采取銀行貸款+發債+基金+PPP等多種模式推進投融資工作,並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速示范區建設發展。

聯動區產業規劃佈局圖

  記者手記——

  區域聯動 力助侗鄉大發展

  繼貴州大數據產業風生水起後,大健康產業又好戲開場,以“姊妹篇”重點打造並進行謀劃的兩大產業把關注目光和發展焦點聚向貴州。

  作為貴州省委、省政府優化產業布局的重大戰略決策,侗鄉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在規劃、布局、發展上都提出了別於其他地方的發展之路。在采訪中,記者不僅聽到了頂層設計思路,更看到了差異化發展的全新路徑。

  從“邊緣”到“引領”,區位優勢的凸顯,讓示范區從貴州對外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的前沿,一躍融入以廣深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網絡,成為南下兩廣、東進兩湖、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連接粵港澳的樞紐區,為區域合作和產業承接提供了更多機會。

  從“孤立”到“集聚”,區域聯動互補,使區域輻射范圍內原本單一發展的從江、榕江、黎平、錦屏等國家級貧困縣,將同質化產業整合調整,共同打造承接新興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新高地。

  從“保護”到“傳承”,牢固文化自信,合力聯動區域將世界侗族人口最集中、侗族文化保留最完整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通過統籌加強曆史民族文化空間的保護性傳承與創造性利用,形成曆史民族文化空間融入人文魅力空間的新格局。

  從“探索”到“發展”,基於區域生態景觀資源珍貴獨特性,生態環境較為敏感,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示范區建設的全過程,秉承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建立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協調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空間格局、生活方式等,探索走出一條發展與環保相得益彰、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新路。

  以人為本,示范區正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積極引領區域發展並推進城鄉共進,加強城鄉空間的有機交融和協調發展,通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共同富裕、和諧發展,為西南山地少數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和富裕繁榮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