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安裝溫濕傳感器。 通訊員 徐 錚攝
嫩綠的日本小黃瓜、圓溜溜的紫紅茄子、酷似蘋果的太空辣椒……暮春,樂平市連片的蔬菜科技大棚里充滿生機。大棚里卻看不到忙碌的工人,只有幾名技術人員在監看大棚里的各項數據。
在江西,多個蔬菜種植基地開始嘗試安裝溫室大棚智能系統。當傳統的溫室大棚連上互聯網,蔬菜種植就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更精確
智能大棚管家身手不凡
4月21日,南昌鳳凰溝生態種養基地,管理員老劉正在蔬菜大棚里例行巡檢,忽然接到技術員從湖北發來的手機短信,告知大棚內溫度偏高。老劉隨即開啟了蔬菜大棚的風機和遮陽板。
原來,大棚內安裝了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技術員遠在千里之外也能監測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同時還能實現自動控制。
“如果溫度低了,自控系統將自動給其加溫;如果水分含量低,大棚內的滴灌系統會自動打開;不需要陽光時,就把遮陰系統打開。”老劉說,互聯網的運用,比原來人工做更省時省力。
記者注意到,蔬菜旁邊豎起了一個個監測儀,土壤的溫度、濕度一目了然。即便在千里之外,技術員只要坐在電腦前或拿著手機,就能對蔬菜基地了如指掌,進而管理整個大棚。
“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讓原先憑經驗、靠感覺的蔬菜種植,變得更加精確。”樂平市蔬菜專家謝冬華說,農業管理實現了智能化,農民也成了高科技的掌控者,利用科技信息發家致富。
更綠色
引進更多科技元素
有了智能大棚,種植出的蔬菜更加綠色,更加安全。
在樂平市鸕鶿鄉的蔬菜科技大棚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新技術通過各種傳感器連接農業生產環境,實現管理數據的自動匯聚、智能處理。大棚里種什么、怎么種,都是通過數據分析來決定的。
“施肥、病蟲害都不再需要人工處理,就連蔬菜‘喝水’也靠機械來完成,通過滴管和噴淋來解決,滴棒管上面的孔、滴水量都是前期經過嚴格測算的。”謝冬華介紹,智能大棚引進了更多科技元素,更加注重綠色、生態。
據介紹,智能大棚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高科技,把各項指標及時顯示出來,讓技術員了然于胸,種出來的蔬菜達到較高標準。謝冬華說,無公害蔬菜基地,從下種開始直到收獲,只施農家肥,采用防蟲網、誘蟲燈等無公害防治手段,實行節能灌溉,優良的生態環境,綠色的種植技術,使得蔬菜更健康,實現環保綠色無公害,品質更優良。
依托高科技,樂平市把“土特產”做成了“品牌菜”,該市在全市建設了2018個無公害蔬菜產業示范村,無公害蔬菜生產達3220多萬畝,產品不僅暢銷全國10多個省市的100多個大中城市,還走出國門,端上了韓國、日本人的餐桌。
更安全
讓“放心菜”有目共睹
宜春市袁州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結合農村信息化建設,推出一項創新舉措,在兩個大規模蔬菜基地安裝了數百個探頭。通過企超信息對接,讓消費者知道無公害蔬菜是如何種植、加工、包裝上市的。
“通過電子屏幕播放蔬菜生產基地的畫面,蔬菜種植、加工、包裝上市的過程一目了然,我們買菜也買得更踏實、更放心。”在宜春市一家大型超市,前來買菜的市民說。
記者注意到,超市里的蔬菜攤上方安裝電子屏幕,播放蔬菜基地的蔬菜大棚、凈菜車間、包裝車間等生產區域的鏡頭。
樂平科技蔬菜大棚利用現代生技術手段,安裝了蔬菜生長全程監控系統,菜一“出生”就打上二維碼,通過連接基地和超市的一體監控系統,消費者可查詢蔬菜生長過程中施了幾次肥、噴了多少藥,確保為消費者提供放心蔬菜。
專家認為,打造“智慧農業”,以信息技術助力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幫助農民實現專業化、精準化的農業生產管理,將為農業生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報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