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送來包裹,家里沒人或人在上課走不開怎么辦?這一投遞“最后100米”難題如今在南昌已有了多種解決方法,例如引入智能快件箱、設立快遞末端配送站等。
4月1日,記者調查發現,南昌目前已設有400多個智能快件箱,同時,快遞末端配送站首批4個試點門店也已建成。然而,由于快遞企業有顧慮,相關門店暫未正式投入使用。
智能快件箱帶來的便利與煩惱
目前,南昌市快遞從業人員約為1.5萬人,取得經營許可和備案的獨立法人快遞企業47家,已備案的分支機構近300個。
來自南昌市郵政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南昌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完成業務量8251.78萬件,同比增長72.89%。今年1至2月份,南昌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428.38萬件,同比增長11.08%。
由于快遞業務量的增加,一天派3次件成為申通快遞員陳師傅的工作常態。陳師傅主要在紅谷灘中心區派收件,每天派件數量均超過100件。“好在有了智能快件箱,工作量稍微減輕了些。”
陳師傅所說的智能快件箱可實現24小時自助存取快件,快遞員掃碼輸入包裹主人的手機號即可存件,收件者憑驗證碼便可提取。記者了解到,南昌已有400多個智能快遞箱,分布在社區、高校、寫字樓等,其中社區內的智能快遞箱占比最大。
在陳師傅看來,小區業主若不在家,物業不愿代收快件時,智能快件箱在投遞“最后100米”過程中能幫大忙。但是,同在紅谷灘派件的快遞員小李卻發現,智能快件箱也常帶來麻煩。“有的業主會不慎刪除含有提件碼的短信,取件時不得不來回折騰。”小李說,有的快遞員為了省事,收件人在家也把包裹直接放進智能快件箱,因此招來投訴。
政府鼓勵設立末端服務網點
據悉,目前,智能快件箱并未在南昌所有高校普及。在沒有智能快件箱的情況下,各家快遞公司在校園某塊空地上設攤派送快件現象十分常見,由此產生的丟失、錯拿包裹的情況也不少,遇上下雨天,不少包裹還會受損。
針對校園投遞“最后100米”問題,部分精明者抓住末端配送商機,與一些快遞企業達成合作,在高校內設立門店,專門為高校學子提供快遞服務。
實際上,根據去年11月南昌市出臺的《關于加快快遞末端共同配送體系建設的意見》,該市鼓勵快遞企業與社區服務機構、大型寫字樓、大學校園等單位開展合作,設立快件集中投遞和收件公共服務網點,同時鼓勵推廣智能快件箱,為電商及快遞企業收投服務提供便利。
按照南昌市有關計劃,該市將用3年時間解決末端配送問題,建成覆蓋全市的快遞末端服務網絡。具體來說,今年,南昌將建立標準化末端配送網點160個以上,其中社區服務機構100個、機關事業單位30個、大學校園10個、大型寫字樓10個、鄉鎮快遞服務中心10個。
快遞末端公共配送站點待開業
為推動快遞末端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南昌已開始試點與專業第三方企業合作,建立快遞末端配送站開展投遞服務。南昌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廬山花園、鐵路九村、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校、江西科技學院等地共設立了4家快遞末端公共配送示范站點。截至目前,示范站點已完成選址、裝修、統一標識、系統安裝等前期工作。
“有了公共配送站點,快件投遞人和收件人都可以放心。”該負責人表示,雖然相關站點已基本建設完畢,但因快遞企業存有顧慮,所有站點都還未正式營業。“有的快遞企業擔心其網點會因此縮減,有的擔心利益分成問題。”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于直營模式的快遞企業來說,由于對快遞派送服務質量要求較高,在參與快遞末端公共配送站點一事上,他們往往比較謹慎,不僅要花時間做調研,還要在許多細節方面與配送站進行溝通;而對于加盟模式的快遞企業來說,公共配送站點或可能對其已占有的市場產生擠壓。“配送站點多了,他們的網點布局會因此受到影響,其中就存在利益權衡問題。”
該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南昌市在推進快遞末端配送體系建設中面臨多重“瓶頸”,具體涉及智能快遞柜的投入和運營成本高、各方面的利益難以協調、配送運載工具和車輛五花八門等問題。但是,基于資源整合的角度考慮,快遞末端公共配送站點有利于破解末端投遞服務難題,應盡早投入使用。“尤其是在快件收發密集區和快遞網點稀少的偏遠鄉鎮,設立末端配送站十分必要。”
據悉,南昌市已計劃在快件收發密集區建設末端配送站,促進“網訂店取”,末端整合便利店、物業公司、家政連鎖店等新型業態,推動各類生活服務業態社區聚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