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貴州省全國人大代表雷艷
[香港商報網訊] 記者 黃慶松 報道:“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應該從“人”發展的角度入手破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利用經濟杠桿將利益向傳統村落的保護者、傳承者、利用者傾斜,才有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形成村民、政府、社會“協同共護”傳統村落的新局面。”3月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雷艷向記者介紹說。
“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共收錄全國2555個傳統村落,其中426個(即16.6%)在貴州省,超過5成的傳統村落處于人均收入落后于該鄉鎮人口平均收入的狀態。保護者、傳承者、利用者是傳統村落保護中最重要的三部分力量,包括了政府、村民(小手工業者或三產從業者)、企業、NGO等,能否處理好他們的利益關系,將決定傳統村落保護的積極性。”雷燕建議在“誰保護誰受益、不保護利受損”的原則指導下,加大對傳統村落文化傳承補貼力度,利用經濟杠桿撬動傳統村落民族文化產業發展。
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地捫村(侗寨),與機構合作成立露天性質的“生態博物館”,把青山、綠水、侗族建筑、耕作勞動、服飾、語言、歌曲、人生百態看作一個整體加以保護,形成活態的“歷史空間”,供學者、設計師等高端學術人群使用,取得了良好的保護效果。
雷燕代表建議,建議在2015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形式頒布實施《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明確省級政府為傳統村落保護的第一責任人,進一步細化保持傳統村落的完整性、真實性、延續性的目標,一方面有助于在立法尚未完成時防止傳統村落遭受的不可逆破壞,一方面為設立《傳統村落保護法》贏得時間。此外,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結成功的傳統村落利用保護模式,對縣級編制傳統村落具體保護規劃形成指導,明確在公益性原則指導下,財政資金獎補以市場化手段利用傳統村落的相關企業、NGO等。
2014年1月25日,貴州省鎮遠縣報京鄉報京侗寨發生寨火,100余棟房屋被燒毀。2014年12月12日,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鄉久吉村發生火災,176戶619人受災。
雷燕代表建議,以省為單位建立傳統村落“火患基金”,由中央、省、市、縣財政出資,增強傳統村落防火、滅火的能力,定期強制性更換消防設施,確保消防演習不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