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
清华大学展示艺术研究所所长、遵义会议纪念馆展览陈列艺术设计负责人洪麦恩向记者介绍相关内容
【香港商報訊】記者 王浪 報導:在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之際,記者走進紅色聖地遵義市,實地感受遵義大力發展旅遊業取得的突出成效。據悉,近年來,遵義旅遊突飛猛進,尤以紅色文化旅遊最為突出,截至2014年底,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586.5萬人次,綜合收入118.9億元,占全市總接待量和總收入的30.6%和26.8%。
優化旅遊資源 致力紅色旅遊發展
遵義地處中國西南腹地,是貴州省第二大城市。這裡薈萃了紅軍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關大捷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詩上的精華,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遵義市不斷加強對紅色旅遊業的投入,共累計到建設資金6.5億多元(國家投入1.5億元,地方投入5億多元),先後建設完善遵義會議會址紀念系列、紅軍山烈士陵園、紅軍街等20多個紅色旅遊景區,並相繼對外開放、建成一批重點紅色旅遊區。
此外,為進一步推進紅色旅遊業發展,遵義市委、市政府堅持規劃引領紅色旅遊發展,通過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紅色旅遊的功能分區和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編制了《遵義市紅色旅遊發展 “十一五”規劃》和《遵義市紅色旅遊發展 “十二五”規劃》,並指導全市紅色旅遊景區編制了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
按照規劃,遵義加大紅色旅遊區域合作,緊緊圍繞“貴陽—遵義—仁懷—習水—赤水—瀘州”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通過紅色文化的交流,著力培育紅色旅遊精品景點,構建黔北紅色文化旅遊區。順勢而為,遵義積極構建紅色旅遊大環線,與貴陽、雅安、延安等紅色旅遊城市交流合作,構建紅色旅遊無障礙旅遊區,打造“貴陽—遵義—重慶—廣安”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通過區域合作,各地紅色文化得到了進一步交流和發展,遵義紅色旅遊線路逐漸形成,使遵義成為國內重要的紅色文化旅遊城市。
八十年滄桑話變遷 黔北重鎮換新顏
“80年黔北城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我居住的是破舊老房子,走的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柏油路直通家門,進出家門不髒鞋。你再看我家的大房子,好漂亮。”遵義市紅花崗區年過八旬的楊大爺用簡單樸實的話語,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生活的變化。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國工農紅軍經過貴州,在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後,在這裡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會議集中討論和糾正了組織上和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成為黨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近年來,遵義會議會址已成為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遵義紅色文化旅遊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如今的遵義,隨著紅色旅遊業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增強。2014年,全市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586.5萬人次,綜合收入118.9億元,占全市總接待量和總收入的30.6%和26.8%,同比分別增長23.7%和24.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0.2653萬人次,同比增長3.2%)。接待遊客人次突破100萬的景區有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婁山關景區。截至2014年底,紅色旅遊吸納直接就業人數約3000餘人,間接吸納就業人數約2萬人。
搶抓機遇促發展 旅遊精品成靚點
隨著貴廣高鐵通車運營,貴州正式邁入高鐵時代。作為黔北重鎮的遵義,依託特有的旅遊資源;加上新舟機場航線、航班的增加和杭瑞、蘭海高速的貫通,遵義紅色旅遊“快進慢遊”體系已經形成。借此契機,遵義蓄勢促發展,搶抓貴州5個“100工程”建設機遇,把紅色旅遊景區納入到全省100個旅遊景區建設工程的盤子。以老城區2.5平方公里紅色旅遊景區為核心,加快建成一批紅色文化旅遊精品工程,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遵義會議紀念館作為紅色文化旅遊精品工程的典範,通過聲、光、電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將紅色文化演繹得精妙絕倫、活靈活現。清華大學展示藝術研究所所長、遵義會議紀念館展覽陳列藝術設計負責人洪麥恩告訴記者,紀念館中的歷史文物非常豐富,可以說是“中國長征的百科全書”。在物品展示中,針對每一件文物進行道具設計,這樣的設計,在豐富旅遊文化內涵的同時,使得紅色文化更加貼近生活,更容易走進人的世界。紀念館將與遵義會議會址及其相關紀念會址一起,成為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尋根”的展示內容。
隨著紀念館建設的不斷完善,到此地觀光的遊客與日俱增,已成為紅色文化旅遊的標誌。遵義充分利用此品牌效應,以發展紅色旅遊為載體,統籌發展生態、酒文化、休閒度假、鄉村旅遊等,對進一步擴大遵義紅色旅遊的對外影響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等都發揮了有力作用並顯示出巨大的發展空間,紅色旅遊必將引領遵義新一輪的發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