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新疆 > 本地新闻

哈萨克医药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2014-09-02
来源:新疆网

  8月31日,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中心卫生院,医生加米拉·乌拉孜别克正在给患者库力孜拉进行哈药熏蒸。 (实习记者宁静茹 记者寇凝摄)

  新疆网讯 哈萨克医药,迎来发展的春天。

  今年7月,文化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疆的哈萨克医药成为新入选项目。这在哈萨克医药人看来,是一件喜事。

  9月3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哈医药专家,将利用亚欧博览会的契机,召开中国-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

  再加上政策甘露,富有特色诊疗方法的哈萨克医药,虽面临困难,却在大步前进。

  迎来春天

  45岁的巴哈尔古丽是一位牧家乐老板。两年前,她的双膝关节开始疼痛,疼得时候一点活儿都干不了。

  她知道哈萨克医药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高手”,经过咨询来到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中心卫生院治疗。

  8月31日,巴哈尔古丽来到该院做第二疗程治疗。

  医生自采的草药,放在熏蒸仪器中,蒸汽通过管道送到一只木桶中。将赤裸的双脚和小腿放进木桶,盖上毯子,40℃的蒸汽飘上来,让她觉得很舒服。

  “虽然只做了一个疗程,但膝盖的疼痛已经很轻微了。”巴哈尔古丽说,她还是信任几百年传下来的哈萨克医药,效果确实好。

  负责给巴哈尔古丽做熏蒸治疗的医生,是23岁的哈医医士加米拉·乌拉孜别克,她对这份“对口工作”很满意。

  药房里,十来个大大小小的玻璃罐中装着药粉,罐上贴着鼻炎散、接骨散等名称。加米拉·乌拉孜别克说,这些都是哈药制成的院内制剂,有口服的、敷贴的、冲水的。

  加米拉·乌拉孜别克将一种黑乎乎的药膏抹在纱布上拿到病房给患者贴上,她说,这种黑乎乎的药膏叫“巧尔布恩膏”,专门治疗骨质增生、骨关节疾病等,是该院的院内制剂。

  在该卫生院,32张哈药院内制剂的方子,是院长哈比·西达提汗今年2月到全疆各地“讨”来的。目前,经过研究,8种院内制剂已经在使用,其他方子也在进一步研究实验中。

  在哈萨克药物中,大家常见的荨麻草、骆驼蓬、甘草等都在其中。

  哈比·西达提汗说,哈萨克医药有药浴、蒸薰、砂疗、针灸、拔罐、牵引等多种诊疗方法,对骨关节疾病、皮肤病、高血压、褥疮等都有特色疗效,这也吸引了很多患者前来治疗。今年6月开设哈医科时,设置了30个床位,目前已增至50多个,但仍不够用,看来,哈萨克医药的春天,正在开始。

  面临困难

  自治区哈萨克医药研究所所长阿斯亚·拜山伯认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哈萨克医药的进步,但还算不上成功。

  阿斯亚·拜山伯介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哈萨克医药理论体系不断完善,诊疗技术不断丰富,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系统的传统民族医学。目前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塔城等地的医院也建立了哈萨克特色科室和门诊。

  哈萨克医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熟识,目前已经有国外患者前来求诊。

  阿斯亚·拜山伯说,目前,人才短缺仍是哈萨克医药的“短腿”。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获批,于当年9月招收了首批哈医药本科学生,目前该校60名哈医药本科学生中,哈萨克族学生占到多数,哈萨克医药人才培养速度目前跟不上需求速度,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

  政策甘露

  科研创新,是古老的民族医药发展的必经之路。

  阿斯亚·拜山伯带领哈萨克医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收集和整理哈萨克医药民间处方,并进行科学验证。她希望能将院内制剂提升为国家标准并推向市场。目前,全疆有哈药院内制剂近百种,该研究所的3个院内制剂药方,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庞爱民说,2012年,国家第四次中药民族药普查,对伊犁州、阿勒泰地区的八个县开展了中药、哈萨克医药的调查,对于推进哈萨克医药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2011年到2014年,有近8个哈萨克医药的院内制剂纳入到自治区新药的研发项目,将提升为国家准字的申报药品。

  目前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管理局正在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中心中医药民族药发展规划》,有可能将依托现有的民族特色医院建立两个国际中心——维吾尔医国际中心、哈萨克医国际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70多个国家签订了中医民族医的发展协议,这都为新疆民族医药的下一步工作创造了条件。

  阿斯亚·拜山伯说,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继承与发展的同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民族医药之花正在积蓄着一股股的正能量。(记者 牟敏)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