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站在转型跨越新的历史起点上,娄烦县委、县政府和12万娄烦人民乘势而上不懈怠,奋力攻坚不退缩,努力把娄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循环经济示范县”,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足、环境优美,打造美丽娄烦的奋斗目标。倡导创新激发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活力
娄烦县委、县政府深知转型综改既是改革机遇,也是发展机遇。2014年,娄烦县上半年重点工程投资10.2亿元,占年计划的51%,其中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2个,全年计划投资3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3.42亿元,为目标任务的108%,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一。这些省市县重点工程中:滨河南路西延、涧河湿地水质改善、娄烦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云顶山旅游公路工程等已基本完工;峰岭底公路、太克线公路绿化及公路山口绿化工程已全面展开;县综合医院、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工程进展顺利。
创优发展环境,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是转型综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也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过程。近年来,娄烦县依托城镇人口网格化管理平台,在夯实基础工作、整合基层力量、促进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部门优势互补、信息实时互通、管理服务互动的信息化管理新机制。
这一平台按照“信息中心——工作站——网格——楼院”四级框架,将县城划分成5个工作站,50个网格,219个楼院,改变了过去社区的行政区划,实行了新的无缝衔接的行政管理模式。并将全县225个服务机构119个服务项目,70多个政府主要部门、单位,全部采集照片,按照要求进行编码输入系统并在地图上做了标注,在系统点击即可弹出基本信息。
结合采集的信息,娄烦县委、县政府不断延伸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服务功能,相继实施了“关爱老人”工程、“冬季温暖”工程、新农合全覆盖工程、义务教育交通补贴工程、“一机一蛋一奶”幸福工程、农机具补贴惠农工程等六项惠民工程。通过系统的优惠工程,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56岁的郭亮英是娄烦县娄烦镇杜家岭村人,独生女常年在外,老两口身体不好,靠种地为生。“我和老伴有个头疼脑热,就拿起计生部门发的手机,只要按‘7’键,就直接接通医务部门,送医送药很方便。按‘9’键免运费上门送粮油。”郭亮英动情地说:“原来担心无人管,现在不再发愁了。”米峪镇独石河村的张晓红怀孕后,村里的计生服务员专程送来一篮新鲜鸡蛋。娄烦县第二中学的张程,从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县人口计生局将他列为关怀对象,每天送一袋免费牛奶。
“一颗鸡蛋一袋牛奶虽然不起眼,但是天天都能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心。我们要以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全方位为群众做好服务。”县人口计生局局长尹爱存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打造生态文明县 盛夏的娄烦郁郁葱葱,水清山美。近几年,娄烦县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优先、水源保护优先”战略,围绕汾河水库大力开展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生态系统稳定、城乡环境优美、产业发展有序的良好局面。
“电视上不是公布各县(市)区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了吗?我们娄烦县的空气质量一直排名靠前,这里空气清洁、水源干净、食品绿色、气候宜人,生活非常舒适。”在县城居住的张女士如是说。全县生态环境改善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老百姓。2012年以来,娄烦县紧紧抓住汾河水库被纳入全国26个“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和全国重点支持的15个湖库之一的契机,围绕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目标,统筹安排规范化水源地建设、污染源治理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和生态安全基线调查等汾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从2012年至今,全县已完成10个生态治理与保护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生态效益已经开始显现。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娄烦县优化产业结构,将全县煤炭保有量的47.3%、铁矿保有量的71.3%划入禁止开采区,先后关停淘汰产能落后企业245家,关闭尾矿库96座。同时,发展了天池生态园、惠农马铃薯科技产业园区、杜交曲镇东山生态园等生态项目,使水环境保护、生态林业建设、节能减排、城乡清洁和循环经济各项工作相得益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今年6月,该县成功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娄烦县将用5年时间构建以生态功能提升和强化为核心的空间开发格局,完善以绿色、低碳、循环、协调发展为理念的生态经济格局,强化汾河水库饮用水源地及上游生态功能保护为统领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初步建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娄烦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