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小步向前 广东高考录取改革悄然“破冰”

2014-08-08
来源:南方网

  正值一年高考招生季。6日,广东高考招生普通类三A专科院校录取开始,至此,我省本科院校高考录取全部宣告结束。

  就在此前三天,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女生石悦经过两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收到让她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录取通知书,终于等到你!”这个“90后”女孩按捺不住兴奋。

  更为特殊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出生就流淌着不同的血液——采取“6+3+1”综合评价录取办法,报考这所学校的考生,高考分数要“打六折”,高校自主面试成绩占30%,高中三年的平时成绩占10%。

  事实上,这项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发端于广东。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率先实行“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到了今年,一共有7所高校在广东采用了这种特殊的招生方式。近日,教育部透露,期待已久的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正在最后的酝酿阶段,“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正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广东的招生制度改革探索不容忽视。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冉杰

  初衷

  希望打破高考“一考定终生”惯例

  7月22日,首次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布了2014年的招生录取情况。“(今年录取的学生)整体生源质量良好。”港中大(深圳)招生办介绍,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位列所在省份考生排名前1%。值得一提的是,313名被录取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非常优秀,高考英语平均分达到134分(按150分满分加权平均)。由于生源大好,港中大(深圳)在广东最后招录80人,比原计划多招20人。

  在百里之遥的珠江西岸,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下简称UIC)在广东省的录取也已全部截止,生源也是全线飘红,今年共计招生550人,与去年相比增加20人,占全国招生比例的40%。

  “6+3+1”模式最初于2012年由南方科技大学实施。据了解,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南科大最初期望的方案是“4+3+3”,即高考成绩只占40%,入学测试和高中平时成绩各占30%。对此,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曾表示,当初提出“4+3+3”的方案,就是希望打破高考“一考定终生”的惯例。

  最终,这个模式是南科大和教育部共同商议定下来的。“鉴于是第一次尝试,为谨慎起见,暂定平时成绩占10%、自主测试占30%。如探索可行,这两部分的比例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朱清时说。

  改革试点的路,越来越宽。到了2013年,作为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开拓者,位于珠海的UIC和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也试行“6+3+1”。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也在试验班类招生工作中首次采用这种综合评价录取举措。来自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权威统计,截至今年高考,7所大学均在广东采用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

  学生

  高考之外40%部分给了自由展示机会

  一年前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的小李,即将是建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下称“西浦”)在广东录取的第一批考生之一,她与西浦的缘分可谓一波三折。

  “2013年春节左右,西浦到一些学校去派发资料,当时女儿拿到这个宣传资料,但是她可能考虑到学费太高,所以没告诉我们。我知道西浦时已经到了三四月份,当时5月份就要截止报名。”小李的母亲杜女士回忆道。

  而在报考西浦之前,小李还参加过“卓越联盟”的自主招生,由于一直以来对建筑学比较感兴趣,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她去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面试现场:“当时觉得机会特别渺茫,因为你要跟很多人一起竞争,压力很大。”

  相对于华工自主招生的“大浪淘沙”,西浦的考试则显得尤为轻松。小李至今记得,在面试环节,除了必要的个人陈述和老师提问,同学还可在最后向老师发问,提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当时问了跟历史建筑保护有关的问题,然后老师也给了他个人的看法。”小李表示,“高考之外40%的部分会给你一个自由展示的机会,突出闪光点。”谈及女儿当时的状态,杜女士说,“西浦是100人报考,招生名额40个,压力会小很多,而且它更看重个人能力而不是应试技巧,所以女儿没有怎么准备就去参加考试了。”

  无独有偶,广州市增城中学的单同学即将踏入UIC的校门。由于不太适应文科综合的题型变动,今年高考,单同学只考了570分,在文科重点线的边缘徘徊,正是高考之外的40%,让她有机会进入心仪的学校。

  与高考的紧张心情不同,UIC面试当天轻松的气氛让这个女孩印象深刻:“我记得当时是两个外国人面试,他们问我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对大学有什么期许?最想去哪里旅游?我觉得就像聊天一样。”谈及UIC的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时,单同学不断“点赞”:“我觉得很好呀,不用再以死板的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

  推广

  “综合评价”模式小步向前

  今年7所试点高校录取结束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6+3+1”综合测试招生考试形式,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所进行的招生改革试点,从今年招生的情况看,改革扩大试点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到考生的欢迎。

  去年西浦首次在广东招生时采用的“6+3+1”招考模式,今年已推广到江苏省。目前,西浦所有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今年在广东省共招收37名新生,相比去年增加15个名额。据西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上一届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的成效不错,招到的学生对学校的办学模式比较适应,他们在学习和参加实践方面都比较积极、活跃,也是为我们学校注入一种新鲜的力量。”

  2013年,与西浦同时期沿用“6+3+1”政策在粤招生的UIC,今年继续在广东省采用此种招生模式。“因为广东省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而且这种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估模式也是应广东省教育厅的要求。高考招生方式改革在各个省都是势在必行的,这是一种趋势。广东省只是一个试点,未来我们将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且我相信以后很多大学都会在广东省采用这样的方式招生。”UIC招生办的刘小姐表示。

  “只招生几十上百人还好,如果招几千上万人成本怎么算?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相对于试点高校的一派乐观,多年负责本科招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无疑是个谨慎派。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全国招收本科生近6600人。在邱学青看来,国外很多高校也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招生规模小。对于一所招生规模动辄数千人的综合性大学,“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有利有弊,最大的实施难题就是成本,“如果每个学生都要一一面试,看申请材料,6000多个学生恐怕要持续几个月。”

  此外,邱学青指出,如何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公平公正,也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亟需正视的课题。

  ■专家视角

  “高考录取制度改革要让学生学校双向选择”

  “这一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给了学校一定的自主权,但并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按照目前的集中录取规则,高校在高考前或高考后,对申请的学生进行测试,获得资格的学生,被要求在填报志愿时填报在提前批第一志愿,这意味着,高校只能在提前批投档进来的学生中进行综合评价,而提前批如果按1∶1.2投档的话,学校只能在20%的空间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生则只有参加该校的测试,获得资格且将该校填在第一志愿位置,才能被投档、被综合评价。

  “这种综合评价录取方式,一时很难大面积推广。”熊丙奇介绍,如果放到本科平行志愿投档中,由于有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很难实行这种综合评价录取规则。

  熊丙奇进一步建议,富有改革价值的评价录取制度改革,应该是摆脱集中录取制度,实行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学生根据高考成绩自由申请大学,大学独立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申请若干所大学,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进行确认。这一改革,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同时也完全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利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