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特别报道

護藍天碧水 促人水和諧

2014-07-25
来源:香港商报 冀文嫺

 守護藍天碧水 促進人水和諧--吉林省生態文明建設系列工程走筆

  生態,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文明,其直接表現就是人與自然的一體性,其本質就是人與自然的內在平等,其現實關系就是人與自然的共生性。

  生態文明,概要而言就是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生態文明建設,不是讓人類或人類生活生產遠離自然,而是更加親近自然,和諧共存。

  2014年,吉林省進一步加大「三江源」生態系統保護和治理力度,實現「三江源」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建設森林小鎮和美麗鄉村;實施河湖連通工程,改善西部生態環境,吉林省積極打造河湖互濟、漁興牧旺、草茂糧豐、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譜寫了吉林生態文化建設的新篇章。

  保護「三江源」 重現長白山靈性

  山不在高,有水則靈。

  吉林省省委書記王儒林表示,長白山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三江源頭,是中國北方地區乃至東北亞的生態屏障。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態資源,是吉林最大的特色、最寶貴的財富、最突出的優勢、最重要的品牌。

  長白山於1960年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劃;1992年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全球28個環境監測點之一。其發源的松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流域面積61.2萬平方公里,區域人口2500餘萬,經濟總量達1.3萬億元。長白山擁有歐亞大陸東部最為典型、保存最為完好的溫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阻擋了來自日本海的台風等生態干擾和外來物種入侵,保障著東北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生態系統平衡。

  去年,吉林省水利廳和長白山管委會共同啟動了吉林省水生生物養護行動計劃長白山管委會「保護三江源、生態長白山」增殖放流活動。長白山區域物種資源豐富,生態系統優良,向區域河流增殖放流既是貫徹落實《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計劃綱要》精神,修復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護「三江源」長白山資源生態的一次具體行動。

  隨著「三江源」生態系統保護和治理力度的加大,在長白山區,東北虎和黑熊頻現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每次總能吸引公眾的目光。今年6月初,吉林黃泥河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用視頻拍攝到了黑熊偷蜂蜜的場景。在此前的2月份,萬達長白山國際度假區市場部工作人員羅凱和朋友駕車在長白山區公路上行駛時,在長白縣到松江河鎮公路28公里處,發現從公路一側突然竄出一頭五六個月大的長白山黑熊。

  在長白山區,除了熊出沒之外,虎豹數量也正在增長。最近的6月11日,汪清林業局大荒溝林場發現一頭成年黃牛被野生東北虎獵殺。

  長白山林區東北虎、東北豹最新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有野生東北虎11到13隻,東北豹10到13隻。與1998年中俄美科學家在長白山林區調查發現的東北虎6到9隻、東北豹3到7隻相比,數量有了明顯增長。

  為了保護三江源頭,2013年初,位於長白山北坡景區內的長白山國際旅游賓館已經拆除。和它一樣先后被拆除的還有其它4所賓館和一個部門工作站。這是長白山管委會加強松花江源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舉措。據了解,長白山將以實施長白山林區生態系統修復工程、「三江源」生態保護治理為契機,積極推動長白山國家濕地保護、二道白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項目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幸福吉林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吉林省堅持「以人為本、城鄉一體、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原則,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構建具有關東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

  長春市正式啟動了實施《長春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計劃》,將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重點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堆亂放、農業廢弃物、池塘溝渠,著力提升公共設施配套水平、綠化美化水平、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道路通達水平和村莊環境管理水平。規劃按照「百村示範、配套推進、城鄉一體、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到2016年,全市農村環境清潔率達到70%,美麗鄉村示範村和中心城區環境清潔率達到100%。目前,1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省級71個,市級29個),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兩改四化」的工作目標。「兩改」為改水、改廁。「四化」為硬化、净化、綠化、美化。「硬化」要求實現水泥(油)路屯屯通,「净化」要求按照實際需要配備環衛設施,「綠化」要求花草樹木合理搭配。同時,積極推進農村亮化工程,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門兩側設立路燈,村部、學校、休镕健身廣場、旅游景點等全部亮化。積極推廣節能燈和太陽能燈。

  通化市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多措并舉,重點實施農村環境清潔、基礎設施建設、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公共服務配套和生態環境改善「六大工程」,繼續推進10個魅力鄉村、30個環城度假村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5000戶,并通過兩年時間建設,把列入省級試點的31個人居環境改善村建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新農村樣板村,完成115個省級示範村各項建設,整體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去年,通化市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2142項,26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順利完成。今年,該市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2150項,繼續開展「百村示範、全面提升」和「清潔文明提升」工程,爭取115個示範村全部達到省級驗收標準。制定了《通化市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以「八清四修一禁止」為目標,以清理越冬垃圾、治理生活污水為重點,以整治「三線一環」為主線,整體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組織各縣(市、區)機關黨員干部下基層、中小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積極配合清道工作。目前,已投入資金1534萬元,出動車輛32610台次,人員93546人次,清理垃圾堆10805立方米、糞堆3002立方米、柴草垛1141處、路障395個,完成任務量的40%。2014年,通化市將規劃、設計、實施通梅高速公路兩側生態建設工程,打造干線公路生態景觀帶。繼續實施第二個十年綠美規劃,全市造林綠化10萬畝,建設森林小鎮6個,標準化綠化村屯48個。積極推進林地清收工作,還林20.4萬畝。加強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和大氣污染的綜合治理。開工垃圾焚燒發電工程,籌建餐廚垃圾處理廠。實施115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重點對農村垃圾和污水進行無害處理,力爭創建省級生態村30個。

  河湖泡澤連通 建設北方水鄉

  吉林省正在實施的河湖連通工程,旨在把一個個散落在退化草原和鹽堿地上的湖泊與河流連接起來,以引蓄洪水資源和恢復生態。目前,地下水位升高、濕地面積擴大,這一河湖「互聯網」工程已經初見成效。

  吉林省河湖連通工程作為西部生態經濟區重點項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王儒林書記指出,實施好河湖連通工程,有效緩解缺水和蓄洪問題,打造西部河湖互濟、漁興牧旺、草茂糧豐、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巴音朝魯省長在白城、松原兩次主持召開西部生態經濟區建設座談會,明確提出建設河湖連通工程,加快啟動實施,推動西部改善生態環境、穩步實現糧食增產、建設生態文明。

  松原市河湖連通一期工程從2014年到2015年,工程估算投資3.67億元,啟動20個湖泡連通及其橋閘涵等配套設施建設,二期工程從2015年開始實施,到2017年完成,工程估算投資25.6億元,啟動85個湖泡連通及其橋閘涵等配套設施建設。

  松原市把河湖連通工程建設作為「美麗家園」行動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實施,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工程措施,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減輕洪水災害的有效途徑。

  松原市委書記高福平認為,通過河湖連通、發展灌區等工程性措施,能夠以水洗堿、以水壓堿、以水治堿,并能夠在吉林省西部鹽堿地集中分布區東南緣構築起水田、葦田和沼澤的人工屏障,有效控制鹽堿地的擴移。同時,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在微度和輕度鹽堿草場種植耐鹽堿植物,改良草種,實施圈養、圍欄禁牧、封場育草,能使草原用養結合,促進植被的恢復和土壤脫鹽,逐漸修復惡化的自然生態環境;通過雨洪資源利用、節水、水土保持、河道清淤和整治等工程措施,還可有效削減污染物總量,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區域水環境。逐步修復的水土、植被生態環境將為野生動物的栖息、繁衍壯大提供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西部河湖聯通工程,以西部地區建設的引嫩入白、哈達山、大安灌區為基礎,把嫩江、第二松花江、洮兒河汛期富餘的洪水引出來存儲在244個自然泡沼里,不僅可以調蓄利用洪水資源,對西部土地整理、農業的灌溉和動植物多樣性的繁殖,都會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按照初步規劃,工程從2014年到2017年,分兩期實施。

  工程以恢復區域生態環境為主,兼顧農業灌溉、水產養殖、蘆葦種植、草原生態、植樹造林、土地整理、旅游開發、改善人居環境等綜合利用。工程主要實施嫩江干流治理、月亮泡蓄滯洪區、百湖連通等重點水利工程,建成引、蓄、灌、排相結合的現代化水利系統,把西部松嫩平原及柯爾沁草原244個自然湖泡連通起來,將河流洪水期富餘水量存蓄到天然湖泡,形成河網密布的水系。在西部地區打造以向海、莫莫格、查干湖為中心的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的三條「黃金」水道,連通嫩江、松花江、洮兒河和霍林河。河湖連通工程將為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民生改善發揮重大作用。

  新中國建立初期,吉林省西部地區的濕地沼澤地面積40萬公頃,湖泊面積214萬公頃,到2011年沼澤濕地面積減少到12萬公頃,由於長期缺少水資源補充,現90%湖泡處於乾涸半乾涸狀態。據了解,一方面干旱造成生態急劇惡化,另一方面過境的嫩江、洮兒河每年汛期的洪水屢屢為患,河湖連通工程通過引洪渠道把洪水向附近的水庫、泡沼供水,降低了洪水災害程度。通過調蓄水資源,洮兒河冲積扇地下水水位上升1.2到2米,月亮泡斷陷區地下水位上升0.3米。

  因實施西部河湖連通工程,白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春季近千隻白天鵝來到了向海自然保護區,重新把向海作為栖息地,不僅如此,湖泊乾涸、濕地萎縮、地下水位連年下降的態勢得到改觀,據測算通榆縣地下水位上漲0.67米。霍林河、洮兒河、嫩江、松花江以及境內的三座大型水庫通過工程連接起來,釋放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位於白城市南部的通榆縣,乾旱早已成為當地常見災害之一,今年春播時的一場透雨讓通榆縣春播順利進行。通榆縣委書記孫洪君把這場透雨歸功於河湖連通工程,通過河湖連通工程使通榆縣濕地面積達到604平方公里,其中,新產生濕地總面積370平方公里,恢復濕地總面積234平方公里。

  目前,白城市已恢復草原、蘆葦面積50萬畝以上。五年內,白城市25座水庫、700多個湖泡中的160個水庫湖泡相互連接,使全市水庫湖泡總蓄水能力達到32.9億立方米,增加可利用水量6億立方米,有效緩解缺水和蓄洪問題,打造西部河湖互濟、漁興牧旺、草茂糧豐、碧水藍天、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

  香港商報記者 冀文嫺 實習記者 李欣宇

[责任编辑:刘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