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本地新闻

璧山:承载想像的现实之城 值得期待的未来之区

2014-07-15
来源:重庆日报

  这是一个可以颠覆你对中国西部县城印象的小城,这是一个变化速度、变化质量让人惊叹的新城,这是一个生长着绿意、生长着希望、生长着幸福让人过目不忘的活力之城。

  璧山,重庆城市发展新区中的一员,近年来的极速发展让人称奇。日渐温润的城市形象、不断刷新的经济数据让人想探究,这个地处主城区边缘的县城坚守着怎样的城市抱负?实现着怎样的城市变革?其行进的轨迹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怎样的路标?

  走进璧山,生机盎然的绿意浸润眼帘,前景向好的产业蓄势待发;产城融合效果初现,城市运行脉动有序。宜人的环境、忙碌的园区冲击着人的视觉,但更让人震动的是其谋求发展的视野和除旧布新的治理,这丰富、提升了我们对城市生长规律的辩识。

  城市远见

  读城,首先要看其发展理念。在璧山秀湖公园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这个城市的梦想:“千年璧山,深绿城市”。“深绿城市”的概念源起于瑞典,是相对“中绿”和“浅绿”而言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浅绿城市是指景区化城市;加上环境保护,可称为中绿城市;再加上低碳生活、循环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深绿城市。

  璧山人说自己的城市现在还是“中绿城市”。他们先后关闭了512家工业污染企业、370家污染养殖场,其中一家最大的污染企业产值近20亿。透过“中绿”的璧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在发展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尊重天”,水从天上来。低碳循环经济中,水是最重要的要素。近年来,璧山新建、整修大小水库和水利设施千余处,新增蓄水能力4500万立方米。城市水系统架桥不填沟,水在城中流。水给璧山带来了城市的灵气,也带来了生活、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便利。

  “尊重地”,山在城中留。山川地貌为亿万年大自然所造,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任何山要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更让人惊讶的是璧山城区引入了近2000种植物品种,在大树上搭建了几千个鸟巢。在这里,人、鸟、树和谐共生;建筑不是城市的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着物,生长在植物的怀抱中。璧山人让城市回归自然。

  国际建筑师协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中国代表、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认为,璧山深绿城市实践之路代表新型城镇化的最新探索,领先于国内多数城市,有潜力建成我国生态示范的样板城市。

  城市格局

  读城,其次要观其规划布局。“以人为本”是贯穿璧山城市规划的主线。按照老百姓步行出门15分钟到达一个公园的设计理念,璧山近年修建了20多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23平方米。“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花落璧山。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发展布局中,能否让社会各阶层都能感受、体会到居住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考量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良心。在璧山最大的两个城市公园旁,不仅有高端的商住楼盘,更为难得的是还有大量保障性住房。在这里,低收入群体没有被忽略,他们同样分享着城市发展的红利,成为城市的主人。

  来过璧山的人都惊奇于这个城市的谋篇布局是如此的精致宜人,以巧克力色和灰色为基调的城市建筑是如此的雅致沉静。这得益于璧山人在规划层次的高追求。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美国SOM、英国阿特金斯等顶级城市规划设计团队纷纷为璧山出谋划策。大师级的规划为璧山城市形态种下了高品质的基因:不少城市扩张时大做“加法”,在中心城区征地动迁,建设高楼大厦,叠加各种商业设施,导致城市空间拥挤不堪。璧山反其道而行,在城市建设中做好“减法”,老城小范围拆旧后,腾出空间增加绿地和公共设施;新城则大量“留白”植绿,同时完善商住配套。璧山用“减法”,优化了城市空间。

  城市肌理

  读城,第三要鉴其建设品质。曾写出《小城故事》、《甜蜜蜜》等歌曲的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以93岁的人生阅历,游览璧山后,赠璧山雅号:“中国的小而美”。他说:“美丽的璧山‘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就是我心中‘小城故事’的原型。”

  沿城中璧南河一路走来,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视线带向天际。家住蓝湖郡的李先生感叹,璧山城的环境优美度一点不逊于主城的高档小区。璧山不仅在大环境打造上下功夫,在小细节建设上也考虑周全。公园里,有不少仿大树年轮修建的座椅,问其原由,璧山多雨,横竖的纹理可快速渗水,雨停五分钟后,人可落座。

  要说璧山城市建设的精细当推其“五星级”公厕。璧山的公厕一年四季恒温,里面闻不到一丝臭味,地面上没有一点纸屑,光洁如镜的墙面看不到污垢,洗手池的水龙头里放出温温的清水。台湾的一家电子企业董事长到璧山考察,进了公厕后,出来就给随行的同事们说,我看不用再到其他地方去了,连修厕所都这么用心,我们还担心政府的其他事办不好吗?于是,“五星级”公厕引来了一家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商企业。

  璧山城的大街小巷,地面整洁,没有随手乱扔的垃圾,更没有迎接领导或名人视察的刻意清理。有时,前面有人随手扔了香蕉皮,后面就有素不相识的市民上前拾起来丢进垃圾桶。重庆建工集团总经理陈晓说,璧山市容整洁的常态化,让人能感受到接近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心景

  读城,更要读心。横贯璧山全境的璧南河,是丈量璧山老百姓幸福度的一个重要标尺。四年前,因沿岸工业企业、养殖场的污水排入,璧南河水色如墨、臭气熏天,鱼虾皆亡,大家怨声载道。经过两年整治,如今的璧南河碧波荡漾,沿岸绿树成荫,公园遍布。当地群众自豪地称之为“璧山版的清明上河图”。今年69岁的黄大爷是土生土长的璧山人,到璧南河边钓鱼成了他退休后休闲的爱好。他觉得“天天有鱼”的小日子相当惬意。他说,若给璧山领导打分的话,他们可以得99分,剩下1分看他们能否一直这样。市民对城市的真实感受,才是衡量城市价值的真正标杆。

  “来了就是璧山人”是璧山随处可见的路牌,但这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欢迎辞。璧山台商工业园入住企业有统一食品、展运电子、精元电脑等,璧山政府考虑到台商的感受,非常重视引入台湾的元素,在工业园旁修建了一个“玉山公园”,把台湾的玉山“搬”到了璧山,让入驻的台商们有故乡热土的感觉。热情的璧山人正在规划建设“台北夜市”。项目落成以后,在璧山就能品尝到台湾的美食。环境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用环境招商的璧山虽然撤销了招商局,但各路客商企业纷至沓来,中联重科、中国西部包装生态产业园、香港天安等大项目已经落地,正加紧建设。

  璧山领导常说,“璧山人就是一家人”。当翻看璧山财政的支出账本时,才发现数据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解:每年的民生投入占全县财政支出63%以上;每年为全县年满80岁以上老人发放营养补贴1200多万元;为全县因各种事故中年丧子的独生子女父母587人,每月发放1000元特别关爱金;从今年起至2016年,共计新增投入30多亿元集中办好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100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等22件民生实事。

  更让人感慨的是璧山近年来着力完善人一生中各个重要节点的高标准服务体系。从孩子出生开始,幼儿园、小学、中学、职教、就业、居住、看病、购物、娱乐、健身、养老、殡葬等一批精准服务项目正加紧建设,璧山中学、翰林庄养生文化村、重医一院护养中心等项目已初具规模。

  城市方位

  7月15日是璧山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今天璧山区正式挂牌。璧山自唐代至德二年建县至今,已有1257年的历史。站在“县”“区”的历史节点,回望千年沧桑,远眺未来之路,璧山从未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机遇和可能。

  然而,璧山的治理者们并未陶醉在升级的喜悦中,又开始新的忙碌和奔波。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撤县设区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换块牌子、变个称呼、提个级别,更是发展坐标系的重新定义。在这个历史时刻,璧山的领导班子深感责任大于喜悦;想得更多的是怎样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状态、工作质量与行政区划调整同步提档升级。

  找准发展坐标,明晰前进方向。目不及远,不致千里。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程中,重庆市委、市政府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确立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建设五大功能区”的发展新战略。这是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运行规律,立足重庆发展正处在“四个关键节点”,同时又面向未来,勾勒出的城乡发展新版图,是重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五大功能区域划分,必然开启一场全面重构的深刻变革。

  城市发展新区地处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地,是重庆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是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作为占据“城市发展新区”区位制高点的璧山,必将迈上更高台阶。此次区划调整,实质上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动城市发展新区的重大举措,升区后的璧山与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将实现从“组合”到“融合”的提升,同城效应会逐步显现,在全市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上,璧山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重庆市领导鼓励璧山,要努力成为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增长点,走在城市发展新区乃至全市前列。为此,刚结束的璧山区党代会决定,未来几年将着力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生态宜居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统筹城乡先行区,打造和美璧山,努力实现成渝经济带中间洼地的璧山隆起。要积极做好承接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功能转移这篇大文章,有步骤地承接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和功能疏解,合理分担都市核心区和拓展区城市功能;在统筹“四化”协同发展上下大功夫,促进产城融合,进一步把工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城变之道

  前瞻未来抢机遇,创新驱动谋发展。细读璧山区党代会报告,不难发现这个新区在未来将求解三个难题:快速城镇化与市民宜居的矛盾,加速工业化与生态环保的矛盾,城乡发展如何协调同步的问题。破解难题的路径选择和战术突破尤为关键,璧山明晰地选准了自己的城变之道:

  ——以“低碳、便利、宜居、舒适”为城市建设价值取向,创造独具魅力的秀美绿城、活力水城、文化古城,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态。城市公共绿地达到2000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形成“一河三湖九湿地”构架,城区水面比例提高到10%,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回用率达到50%;合理布局古建筑空间,修缮、建设60万平方米古建筑,薪传璧山文脉。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站不直、走不远”,用前瞻性眼光谋划绿色工业群。在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机器人产业和低碳包装产业。加快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以产业共生和产业生态学为核心,加强自然、能源、原料、物流、水流、信息和建筑设计,发展“混血经济”,破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作为重庆统筹城乡的前锋,璧山根据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将全区分为璧中城市区和璧北、璧南、璧西生态区。三个生态区将围绕城乡统筹、道口经济、涵养生态、提供生态产品、乡村旅游、小城镇建设开展工作;完善街道与镇结对帮扶制度,合理设置镇街最低财力保障线,推动城市要素向边远镇转移。

  去年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相继提出,处在叠加效应下的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正如火如荼。把璧山撤县设区放在“两带”背景下思考,我们理应予以足够的猜想空间:按照区域发展的逻辑和经济运行规律,作为城市发展新区的排头兵,璧山将迎来重大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集聚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跃升,由此带来的经济、人流、物流、文化将产生聚合式“蝶变”。

  国家宏观经济的新布局,重庆经济版图的新定位,自身发展路径的新设计,行政升区后的新状态,让我们相信:璧山的未来,值得期待!新华社记者 刘亢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