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本地新闻

“狂热”过后的“冷”思考

2014-05-29
来源:香港商报

  

佛教圣地五台山

  “狂热”过后的“冷”思考

   ——“中国旅游日”五台山等景区凸现的软肋

  【香港商报讯】特约记者 高峰毅报道 今年5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旅游日”。这个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由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的节日。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要求。2009年12月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交警的无奈

  “5·19”谐音为“我要游”,旨在呼吁国民享受旅游的权利。国家旅游局也倡导全国各大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在“中国旅游日”期间推出优惠措施,吸引更多人参与旅游日活动和出游,这一倡议已得到全国很多景区景点及相关旅游企业的热烈响应,多数知名景区在这一天实施免票或半价优惠等活动。而山西省则由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中国旅游日”到来之前推出了在每年的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和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全省A级以上景区景点,对国内外游客实施免头道门票优惠的重点惠民措施。于是,在山西省“快乐旅游,公益惠民”为主题的第四个“中国旅游日”刺激了全民旅游热情的空前高涨,这里仅举几例5.19省内部分景区景点游客爆满的现象。晋祠博物馆当日接待游客10.6万人次,是平日5000人次的20倍;平遥古城当日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几乎是今年“五一”三天假期接待27万人次的一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当日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较去年同日接待游客5.49万人次翻了一番多……随着第四个“中国旅游日”的尘埃落定。一些景区景点凸现出的软肋让人大跌眼镜。下面是记者在“中国旅游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见闻录。

  5月19日是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推出以A级景区景点门票优惠为主的鼓励“美丽山西休闲游”若干措施,不仅对134元的景区入山费,而且对数十元的景点门票费和50元的景点观光车费全部对游客实行免费的第二年。可能是由于去年出台优惠政策,并是首次启动,加之时间也比较仓促,很多人尚不知晓这一优惠政策的缘故,去年的5.19到五台山的游客为5.49万人次,但由于五台山景区主景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加上景点众多,有关部门的准备也比较充分,所以景区在交通、食宿等方面没有出现大的纰漏。然而,今年的5.19到来之前,尽管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公安、交警大队等部门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届时的情况却与去年大相径庭。

随意停车草坪里的游客车辆

  首先是交通严重阻塞。从5月19日零时起,入山车辆就源源不断地开始增加,景区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可尽管景区游客中心拥有4000多辆的大型停车场,加上景区内殊像寺、金界寺和宾招单位总车位达万辆左右的停车场,在上午9时左右就均已曝满,而此时从南、北、西线等3个入山口进五台山景区的车辆却有增无减,虽然景区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近300名景区的公安、交警、武警和数百名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几乎全员上路疏导交通,但其效果微乎其微,从上午10时左右,上万多辆各种车辆塞满了主景区的公路,甚至草坪和每个角落。尤其是从南线入山的更为突出,入山车辆不仅塞满了从入山口到主景区10多公里的公路,而且从入山口到忻阜高速公路五台山出站口的5公里多的公路上也塞满了车辆,致使交通基本陷于了瘫痪状态,并长达10多个小时。很多游客在这种长时间的前进不能、后退不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只好无奈地将车停靠在路边只要能停车的任何一个地方,或将司机留下,弃车步行进入景区,有的游客甚至步行近20公里。据统计,当日入山车辆近3万辆,游客12.5万人次。有人曾诗赞五台山景区:车如流水,人如云。但此时却变成了:车如死水,人如云了……

  其次是食宿捉襟见肘。五台山风景区只有4万人左右的床位和5万多人的饮食接待条件,面对当日涌入景区12.5万多人次的游客,本来就显得力不从心,加上交通的“窒息”,一些原打算到主景区外食宿,或在主景区逗留几个小时,游览几个景点就返程的游客也滞留在了主景区。于是,主景区内酒店和饭店食客如云,走了一拨又一拨,甚至来不及重新摆台,就被早已排队等候,几乎饥不择食的游客争先占上了。很多饭店更是备下的料没有了,却又因交通阻塞,路旁人山人海的游客,加上进货之处的原料也纷纷告急,根本无法进料,没办法有些饭店只能暂时关门歇业。致使很多游客只好到食品商店买些方便面用于充饥,使一些商店的方便食品也纷纷断档。而还有一些游客则拿着方便食品席地而坐,吃喝之后随风飘动的方便面袋、桶、火腿肠包衣、矿泉水瓶、餐巾纸、榨菜等方便类食品的包装随处可见,有些游客将车开在草坪,人、车随意践踏草坪、花木,更有甚者随地大小便……从而是昔日整洁的五台山主景区,变得垃圾遍地,面目全非……到了晚上,有些游客在滞留的车辆里休息,有些游客则躺在宾招单位的大厅里沙发和地上休息,甚至有些游客躺在了公厕里休息。

  令全景区干部僧众也感到很突然、很惊讶、很害怕的狂“热”的“中国旅游日”过去了,五台山等景区凸现的软肋“冷却”下来之后,不仅引发记者的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五台山风景区以其容纳1万辆车左右的车位和4万人左右的游客接待量,在第四个“中国旅游日”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对全省A级以上景区对游客实行头道门票免费的优惠政策后的第二个“中国旅游日”,却迎来了3万辆左右的车辆和12.5万多人次的游客,致使交通长达10多个小时瘫痪,各种通信设施也因使用频率剧增,时断时续,而走向了客户“端”;水泄不通的交通、人头攒动的游客,不能不令人至今仍心有余悸。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恐怖暴力事件,加上五台山风景区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居一山之地,进入景区的人员呈多民族化,成份也比较复杂,不要说发生一些极端暴力和火险等突发事件,就是连有个危急病人,其应急通道也根本无法开通,其景区有关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只能是因突然降临的客观环境而成为纸上谈兵。幸好“中国旅游日”当天并不是法定假日,加上当日又是星期二,来的游客多数是正处在农闲季节的农村人。如果正好遇上双休日等节假日,游客肯定还会增加,其后果简直不堪想象。当日,尽管五台山景区游客“井喷”,但只不过是侥幸没有出现大的事故。

  思考二:从五台山风景区这个5・19迎来令人意想不到、史无前例的如潮般的游客,霎时,整个景区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失灵,各职能部门也束手无策,只能望洋兴叹的情况来看,说明一些景区在事先制定应急预案时,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周密性,导致了预案操作的失灵。由此可见,随着国际、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作为一个景区、尤其是世界级的知名景区或国内的著名景区,理应在应对节点性的旅游高峰期建立大预测、高起点、超容量等“汛期”预案应急机制和相对灵活的软硬件设施,坚决克服夜郎自大、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等的“近视”行为,譬如:在停车场的建设上,如果受地域的限制,是不是可以建设立体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等;在交通通行上,当景区客流接近饱和度的80%之际,是不是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协调,在通往景区公路的主要叉道口和交叉口利用公路上的LED屏、交通广播、网络以及短信等快捷方便的媒体,提示前往景区的车辆改道分流到其他客流量少的景区,以缓解和减轻景区游客已近饱和的压力,也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畅游的旅游环境。

  思考之三:5・19五台山风景区的床位供不应求,这一方面是突出“空投”涌入的暴增游客以几何数超过了景区的接待量,一方面也说明了景区接待能力仍然需要增强。但在全省乃至全国风景区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平时客房的出租率只有3至5成,年平均出租率也就在5成左右。而五台山风景区更是因冬季漫长,旺季旺,淡季淡,冬天淡季其现有的客房常常是空空如也,平均出租率还达不到4成。这就意味着现有的很多饭店经营者要亏本。而饭店盖好后要改变经营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饭店业经营又具有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客房不能储备好等旺季再销售),高比例的固定成本影响投资回收,销售上的季节性客观波动,旺淡季的强烈反差,决定了旺季游客接待能力可容性。一家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的成本是否低廉,市场是否广阔,单靠几天的旅游旺季的销售,是难以支撑一家大资金投入的旅游饭店生存的。是不是可以考虑利用社会力量提高民间旅游接待能力,诸如:在景区总体规划范围内,大力支持兴办农家苑,只要加强管理,重点做好卫生、价格和安全工作,可谓是个旺市救急、淡季省钱的好办法。

  思考之四:一些重点知名景区在制定旅游高峰期应急预案机制时,应本着科学求实、因地制宜、适时启动的等级机制,分级实施的原则,在景区内规划设立一些临时医疗救助点、便民服务点、紧急疏散通道和基地等,以应对突发性的事件。事实上有很多景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和儿童、学生等都长期实行免费等优惠政策,景区是不是可以在节前通过各种媒体友情提示这部分群体尽量不要选择高峰期出游,以便自己在舒适的旅游环境中,更好地畅游……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可否考虑将优惠时间上长一点,幅度上小一点等,以缓冲优惠时段集中给景区带来的压力,减少游客对景区因超最大核载量而出现的一些乱象的不满,从而维护游客的正当权益和景区的形象。

  “狂热”的“中国旅游日”在众说纷纭中落下了帷幕,尽管一些重要景区基本在平安中度“汛”,但成倍的游客投诉和景区自身存在软硬件上的一些软肋,不得不令人担忧。今年的9月27日“世界旅游日”适逢星期六,预计准备出行的游客绝不会比“中国旅游日”少,作为景区将如何有效应对?这是个必须认真破解的难题!

[责任编辑:李寧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