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村融资难题,海南省自2007年开始农村金融改革,结合实际摸索出政府贴息、“一小通”等支农新模式,被誉为“中国草根金融地平线上的一道曙光”。今年,海南省农民小额贷款工作继续创新,政策上实现四重突破,并继续安排1.46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补贴农民小额贷款,预计能撬动小额贷款42亿元,惠及全省7万户农民。
海南省贴息农民小额贷款今年取消了对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次数、贷款地域的四大限制,这意味着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推广至海南户籍的所有农户,无论贷款期限多长、金额多高,贷款金额的10万元以下部分以及贷款期限一年期以内的贷款可获得利息补贴。
农民小额贷款是海南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举措之一。今年,农民小额贷款工作继2013年后,再次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显示出省委、省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试点6年来,海南农民小额贷款活学活用‘格莱珉’模式,自创‘一小通’支农新模式。”海南省农信社有关负责人说。“一小通”模式实现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把风险防控交给科技设备,把工资发放权交给小额信贷员,保证了农民贷款自己说了算的同时,办理手续更加便捷。
至今,小额贷款已惠及海南省农户约51.8万户,累计发放63万笔,总额超14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小额贷款每年帮助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约占人均增收总额的20%。
“2010年,海南省创新性将政府财政资金补贴和小额信贷相结合,开创了财政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创新的新范例。”省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海南省已发放贴息及奖补资金2.24亿元,撬动贷款金额140.25亿元,惠及农户26.95万户。
农民贷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农民生产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瓶颈。而农民贷款难,难在没有抵押物。6年艰难探索,海南省在借鉴格莱珉模式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逐渐形成“特色产业+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农民小额贷款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