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吉林频道1月5日电(记者李凤双 宗巍 姜敏 李建平)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十多年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速一度位居全国前列。
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扶持效应递减,近两年东三省的发展速度放缓。根据2013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三省GDP增速均滑落到20名之后。一些政府官员及专家认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平台期”,亟需新的增长动力。
排名重回后半区 “增量”向“提质”转型
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十年间这片黑土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近日走访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及专家等,在大多数人看来,与十年前那个体制机制不活、大量职工下岗、民生问题突出的面貌相比,如今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增强,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十五”期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为10.8%,“十一五”上升到11.6%,比东部地区还高出0.9个百分点。
但从近两年发展情况来看,三省的发展脚步慢了。2012年全国GDP增速排名中吉林第11位、黑龙江第24位、辽宁第27位。2013年前三季度吉林排名第23位、辽宁第24位、黑龙江第28位。
“从前几名到20名开外,转折看似突然,却早有迹象。”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庶明说。以吉林省为例,2007年到2011年的GDP增幅均超过13%,最高时16%,但2012年滑落到12%,2013年上半年9%,进入第三个季度继续下滑到8.8%。
在沈阳市经信委主任隋莉看来,东北振兴十年可分两个阶段,前半段是积累阶段,卸下包袱使其轻装上阵,后半段是向上爬坡阶段,恢复元气慢慢做大做强。从这几年发展轨迹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度过了积累、向上爬坡阶段后,正在进入一个“平台期”。
黑龙江省经济科技顾问委员会专家马洪波、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等人表示,如果说过去十年东北振兴以“增量”为主,那么未来十年将进入“提质”阶段。
他们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享受的绝大部分政策已经成为全国普惠性政策,政策扶持效益在递减;从内部动力看,长期制约其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及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如果没有新增长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速度放缓很可能成为常态。
“新十年”新老矛盾交织存在
2013年初《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出台。对于“新十年”的发展,孙志明等专家认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转型升级压力加剧,如果增长继续乏力,经济持续下行,不仅一些老问题会越来越凸显,一些新问题也会浮出水面。
第一,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十年的主要矛盾。从吉林省来看,2012年三产结构为11.8︰53.4︰34.8,二产比重高出全国8.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明显失衡,原料型、初级加工型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能源消耗却占70%。黑龙江、辽宁两省情况也基本类似。
第二,尽管计划经济的色彩逐渐褪去,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矛盾没有有效破解,市场化程度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采访中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有的地方政府干预微观经济太深,审批权下放缓慢,发“路条”的少,设“路障”的多。辽宁省的一位国企负责人抱怨说,目前对企业的管理,国资委要求加强管理,财政部门要求上报预决算,科技部门考核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有回潮计划经济管理方式的苗头。
第三,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新的问题也陆续涌现,包括地方政府财政减收与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加剧,金融与产业融合缺乏驱动机制,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的短板日益明显。在吉林省,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回落11.5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却是刚性的,再加上国家减弱转移支付力度,吉林省的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上市公司只有139家,辽宁、吉林、黑龙江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数量占比分别为3.1%、5%和0.3%。资本市场发育滞后,直接融资能力偏低,难以发挥经济支撑功能。
此外,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二三线城市发展缓慢、老城区改造、厂办大集体职工安置等问题,也可能随着转型升级压力加剧,变得更加棘手。
老工业基地亟需新动力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国家长期扶持。”刘庶明说,德国鲁尔工业区振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至少需要20年。进入“平台期”后,国家应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育内生动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第一,加大对农业生产支持保护和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遇到了产业效益低、黑土地地力衰减等现实问题。
以吉林省榆树市为例,2012年粮食产量突破70亿斤,差不多是一个宁夏的产量,但地方级财政收入才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0.02亿元。此外,吉林省黑土地近年来流失严重,黑土层已经从70年前的60-70厘米减少到目前的20-30厘米。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等人建议,黑土地保护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体系。
第二,探索实验区等新的扶持模式,注入外部动力。刘庶明等人建议,当前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抢救性”政策减少,亟需新的扶持模式。可以通过批复实验区的办法,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比如,结合新出台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全面停止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林主伐的契机,探索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建立长白山国际旅游区等实验区,借助政策杠杆,集聚资源要素。
第三,借助沿边开放机遇,加快吸引俄罗斯等国的科技资源,提供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专家建议,可以借助地缘优势和俄罗斯等国加大东北亚开发的政策机遇,加快老工业基地引智工程。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中俄科技园、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外专千人计划”等平台,在农业、光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吸引更多外来科技要素。
第四,寻找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的金融新支点,推动金融和产业加快融合。沈阳市有关领导和企业家认为,产融结合如果不突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很难实现。从实际看,当前应加快推动资产证券化,提高存量资金流动性,同时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让更多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提高投资率,为发展注入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