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類最重要的「集體記憶」,旅游不失為走進記憶的美妙方式。然而,該從何處開啟我們的文化之旅?江西物華天寶,山之風,水之韻,鳥之緣,人之歌,極盡天成之美。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傾情山水,他的著作《江右游日記》中對江西山水景觀極盡赞譽,「真雄曠之極觀也」「真霄壤間一靈勝矣」「真別有天地矣」「不覺神飛」,游有所得,耳目狂喜之情毫不吝惜於筆端。香港商報記者 黃穎 郭美勤 周偉鳳
江西人杰地靈。在這片土地上,處處都有文化的烙印。贛地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尤其在宋明時期,全盛的江西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代表。
美景與文化,在審美上有著鳳凰於飛般的和諧互依,在意境上有著比翼連理的互生之巧。開啟一段文化旅程,在行走和觸摸中感受贛風鄱韻中蘊含的中華文化,這樣的行走,也一定能給人帶來永恆的記憶。
當年毛澤東在贛南面對群山起伏,鬱鬱蔥蔥之美景,感叹「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現在,藉助偉人名句,「江西風景獨好」成為江西旅游形象品牌的精華概括和突出體現,世界將在這里看到充滿魅力的文化江山。
文化:江西旅游長袖善舞
從文明古國到文化強國,中國正在經歷與世界共舞的全球旅程。在一個與西方文化迥异的中國空間里,江西元素如此亮眼。
根據丹納在《藝術哲學》中的說法,一個地域的自然環境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會對當地居民產生一種決定性影響,進而影響到由此產生出的文化與藝術。江西獨特的地理孕育出了儺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書院文化、民居文化、戲劇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區域色彩濃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廬陵文化、臨川文化等,不僅構成了獨具魅力的贛文化,也成為了江西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因江西是交通發達的中部地區,處在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和湖湘文化包圍圈中的贛文化,常常受到來自四周文化的冲擊,在與外省交界的地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文化的浸潤與交融,贛文化的稜角也在文化滌盪中受到打磨。這也使得贛文化具有了多元并存、海納百川的特點。
而與此同時,許多著名故事典故,如滄海桑田、臥冰求鯉、鸡犬升天等,源頭在江西,卻不僅僅留在江西,而是帶著江西籍貫走向全國與世界。贛地也一直是移民史上的重要中繼站,如贛南是客家人的大本營與繼續南行的出發地。走遍全球的「老表」(表親),遍布全國各地的「萬壽宮」,推動著江西文化不斷行遠播廣。
自古以來,江西以其秀麗的山水、豐富的物產羈絆著無數騷人墨客的視線。在詩人的眼中,江西的山河是如此美麗,江西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循著詩人的詩句,游走在贛鄱大地之中,眼前展現一道道耐人尋味的人文景觀,讓人不得不癡迷於深厚悠久的贛鄱文化,也看到了贛鄱文化崛起的曙光。 旅游:來江西感悟中國、感悟東方據調查,英、美、日、德、法等國的旅游者,無一例外地把「與當地人交往、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當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動機之一。除了歷史意味的尋根,當代人們已經開始熱衷於往外走,找尋一個不同於自己生活空間的「別處」。
早在本世紀初,江西就提出建設「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這個「后花園」指的就是中國和世界朋友旅游休閒的「后花園」。近年來,江西以打造「江西風景獨好」旅游形象品牌為核心,全面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詮釋發展旅游。文化觀光游、文化體驗游、文化休閒游等,文化與旅游連體,生態與文明融合,旅游產業的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浪潮中顯得激情四射又「文氣十足」。
越是親近江西,便愈加強烈地感覺到它是一座寶藏。這是一處上天偏愛的所在,自然山水不但什麼都不缺,且各得其所,自然、諧和地融合在一起,佛、道、儒在其中相容并存。自古以來,休閒觀光、攬勝抒懷者絡繹不絕。錦繡江西孕育了美麗的贛鄱兒女,而他們又世世代代創造著令人驚叹的美--美的器物,美的詩詞,美的生活方式,還有美的信仰,美的思想。這樣的歷史之美,人文之美,融貫在山河大地的大美中,能讓世界都為之感動。
記者手記 有學者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說「文化就像是一個洋蔥,有很多很多層」。江西這片土地的精神和脾氣是從鄱陽湖浩瀚烟波漣漪洇潤開來的,是從唐詩宋詞流淌出來的,是歷史積澱的色彩一塊一塊堆積出來的。它所攜帶的各種文明信號,都在靜默的山水石磚中存在,任我們打量。極少的文字與圖片難以承載這塊版圖上的獨好風景。我們希望,關於江西的各種話題,能夠轉換成你某個镕暇假期里的一張車票或是機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江西!
萬古千年在眼前
錢穆先生曾說,對本國以往歷史須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如此「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這「溫情與敬意」,該從何生起呢?
多少年來,江西給外界的印象就是個農業大省。確實,這是個農業富實之地、魚米之鄉,就連「贛鄱大地」的「鄱」字,也與農業文明中「耕播」的「播」字如此相似。從古至今的「耕讀」傳統,牢牢維繫著稻作文化的延續。現今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栽培稻遺存之一就出土在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甚至一直到現在,江西在對世界的輸出中,生豬、有機蔬菜等農業經濟產品依舊占據著重要地位。
然而,真正走到江西的沃土上,你會驚訝地發現,贛文化長廊中,赫然印刻著與人類有關的各種文明痕跡。最早的陶器、最早的瓷器、最早的青銅器、最早的刻符記事、最早的物食易換……居然都發源於此!江西的確是有太多的讓人意外,也有太多的被世人遺忘!江西不盡有滋養贛鄱兒女的農耕漁牧,也有爐火熊熊、錘聲叮當的工業文明,留下了陶瓷、青銅器等讓世人驚叹的美的器物,也使得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成書於贛地。由原始的流通文明一直發展至今的商業文明,不僅為贛地子民帶來了富足的財富,也留下了諸多古村名鎮可供后世再去探根溯源訪古問今,以及曾經輝煌過的水路驛道讓后人再去重走體驗。
在江西憶著萬古千年,千年瓷都,千年名樓,千年書院,千年古剎。隨處走著,隨性游著,於是,便沐著一輪唐宋時的明月,便浴著一身明清時的風霜,便賞著贛風之筆在一筆一畫中勾勒中國,便聽著鄱韻之吟在一枝一葉中續寫永恆。
靈性的放歌
對一個旅行者來說,心有所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贛地、贛山、贛水就是一個思想的天然演練場。
江西是理學之鄉,在那場思想史上著名的「鵝湖之會」背后,心學的創始人陸九淵給贛地留下的遺產,又何止是「吾心即宇宙」那股哲學突破的強大力量!「發明人之本心」,敬畏內在世界,這與積聚在贛鄱大地上的諸多思想文化元素相得益彰。禪宗的直指本心見性成佛,净土宗的「佛心想即成」,天師道的誠信符箓,以及「執拗公」王安石的「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改革精神,都成為了后世人的「強心針」。而陸九淵「保吾心之良」以及「須大做一個人」等主張,影響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江西能被人稱為「文章節義之邦」,能熏染教化出周敦頤「濯清漣而不妖」的《愛蓮說》,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歌》,以及方志敏獄中奮筆寫下《清貧》,自是有著一方獨特的地域文化之魂。而讓江西人引以為豪的「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更以由《牡丹亭》為最得意的「臨川四夢」那獨抒性靈的浪漫狂放,把贛文化自由活潑的生活理想和精粹演繹得洋洋灑灑。
讀通了江西的精神發源,那麼,行走在贛地時,你內心的時空格局會悄然受到浩瀚無垠的影響。在這樣的天地中,一定會有那麼一個瞬間,你會懷著歷史感與孤寂感,回頭去看看自己,看看這繁鬧的世界,然后向自己的內心去叩問與人生有關的種種。
逍遙放縱:桃花源就在江西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面對著歷史與文化去引發深邃思考。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更不是誰人皆可品嚐。但熱愛自然,享受自然,卻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寄情山水,融入自然,是人類永不釋解的情懷。
江西景美之妙在於,你若是有心,在這樣一個布滿了文人腳印的地方,每一座山每一道水都不是簡單的自然山水,而是充滿豐厚底蘊載入史冊的山水人文。只要你願意,穿透歲月的烟靄,你盡可以俯仰古今,追昔撫今,探索古今,追溯未來。歷史的滄桑雲烟,就這樣一點點,一次次地鐫刻到山水的容顏上。你若是心累了,要放空自己的心靈來透透氣,那麼,你大可以自由地把它當作簡單的自然山水來欣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望清泉石瀑,賞茂林修竹,或獨自逍遙樂哉,或三五好友邀約樂活,放縱心情為上。
一位作家曾經寫到:家、家族、故地,永遠憂傷地散發出生命最初的氣息,成為生死不渝的眷戀與誘惑。到江西來尋找家的味道,到鄉間民間,感受兒時記憶中才有過的泥土芬芳,瓦房炊烟,農家小菜,手工器物,老家鄰里,鄉音鄉情,把平日職場里西裝領帶一本正經的面具撕下,到「夢里老家」徹底做回一次自我,身的逍遙之上,更有心的回歸與放縱。陶淵明不就在這里采菊東篱下,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嗎?
遊強省與文化激活
曾幾何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中,「旅游」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一種時尚。尋求文化之旅,成為人們精神殿堂里的慰藉。人類從古就開始了「旅」途,遷徙之旅,征戰之旅,傳道之旅,流放之旅,探索之旅,古之帝王還有出巡之旅。每每走過一次,游過一次,便是一次體驗,一次閱歷。那些文人墨客們在放跡行游中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經典「博客」「微博」,《滕王閣賦》、《徐霞客游記》、《醉翁亭記》、《望廬山瀑布》乃至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等,不僅讓山水含情,更讓文化傳世。
「認識China從這里開始!」景德鎮的窯火千年不熄,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瑰麗與神奇。一方水土滋養了秀美的江西,在這片承載千古文化的土地里,你既可以找到人類古文明的源起,又能夠尋覓到墨客騷人的踪跡。一片青瓷、一眼清泉、一座老牌坊、一條小街巷、一段老唱腔……共同構成了江西人文資源最厚重的基石。享受著文化的旅游,注定能看到打動心靈的別樣風景。香港商報記者 黃穎 郭美勤 周偉鳳
旅游讓江西文化走出深閨
文化輸出與對話,有許許多多的方式與途徑。旅游,可以算得上是最受用的一個途徑。江西,原本是一個盛產文明、文化的地方。景德鎮瓷俗、鄱湖漁俗、樟樹藥俗、贛南客家文化等多元而絢麗的民俗文化傳遞著民間智慧,各種青銅器、古窯、農業、手工業等考古遺址遍散贛地。更令人景仰的是,江西賢才高士燦若星河,在最長臉的唐宋文化高峰時期,從江西走出的文化巨人不可勝數。無論是儒、道、佛和文、史、哲,還是兵、經、教和天、地、醫,江西人多富有開拓、進取、變革、創新的精神,使江西在古代文明的許多領域處於中國或世界的領先甚至領袖的地位。然而到了近現代,這股由文化與人文精神形成的強大氣場卻漸漸弱化。贛地一個個文化珍品,漸漸地藏進了深閨,被邊緣化甚至被遺忘。「不識江西真面目」,似乎可以概括人們對江西的舊印象。
守著這麼好的資源,如何能通過一種好的表達方式,讓江西元素從內容到形式都能獨樹一幟地走出去?「江西旅游」,恰恰破解了這個難題。如果沒有不同文化打破地理的隔閡,增進不同國度、地域人們的交往,人類的文明就不可能達到今天的成就。人類進步的歷程本身也可以說就是一部旅行史、遷徙史。江西在東方文化中的能量,正通過江西旅游的發動,在一次次旅游升級的突破中,不斷得到挖掘和顯化、得到傳播和擴散。
文化、生態、文明、歷史和未來,聚合為一個具化的旅游創意形象--江西風景獨好。現代與傳統、風景與人文、本土與全球的多種元素,通過這樣一個形象,為江西文化的精神和傳承賦予了一個恰如其分的主題理念,營造出無限寬廣的空間,也激活了贛鄱大地上一個個富有特色的景觀群。
也許,正是這種養在深閨人未識,才讓文化瑰寶在重現時能保留更多的原貌。正是這種養在深閨人未識,才讓江西在對外的敘說中,能夠有更多的思考。正是這種養在深閨人未識,才讓人們在重新打量江西時,能夠以一種最美的方式與她邂逅。
旅游成激活贛鄱文化的抓手
行走與見識,已經成為人類生命中越來越重要的一件事。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也是在讀書,但讀的是活書。我們在游覽一些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如讀史書的感覺,山水田園之間瀰漫著中華文明的空氣,人文風情展示中沉澱著華夏文化的精髓。旅游促進了不同文化間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讓一個地方具有與世界對話的資格。 對話,是一種互動。於是文化在更為廣闊的時間與空間中得以傳播,并迸發出鮮活的生命力。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者神往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富有差异化的文化,它決定了文化傳承的選擇性和可能性。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沒有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就沒有活力。
文化旅游成功的關鍵,在於將抽象的文化符號、模糊的文化記憶、殘缺的文化遺址等資源轉化為游客可以直接感知或觀看的「文化」產品,使靜態的文化活起來,把失落的文化找回來,讓瀕危的文化旺起來。可以說,通過旅游業,可以把無形的文化形象化、零散的文化聚集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眾化,最終讓文化生動活潑的走入現代人的旅游生活。在江西,旅游業正成為保護文化的重要支撐、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發展文化的重要平台。
旅游是促進文化發展的催化劑,而文化中也少不了旅游的內容。李白從名山大川的神韻中領悟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人生價值;陸游從驛外寒梅的風骨中感悟出君子潔身自好的可貴。到了當代,電影《廬山戀》從1980年7月12日在旅游勝地廬山首映以來,創造了一部劇情片在同一影院放映場次、觀眾人數和使用拷貝數量最多的獨特文化現象,帶來的廬山旅游熱,成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第一個旅游熱潮。這一個個鮮活的旅游文化事件,就充分體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以及旅游與文化的這種「异質同構」的關系。
文化和旅游的互動融合,體現的是文化旅游的氣質之美、意境之美、含蓄之美。以南昌為江西的旅游中心,游客有「東西南北」4條不同路線可以選擇:環鄱陽湖旅游,從南昌可以先游秀美廬山,然后再到最美鄉村婺源、瓷都景德鎮,最后是三清山、龍虎山;贛中南紅色旅游,游客可以感受到革命老區的紅色情懷,途經吉安、井岡山、于都、瑞金,再經撫州返回南昌;贛西旅游線路則主推綠色休镕牌,游客可以泛舟仙女湖,賞月明月山、攀爬武功山;贛北旅游則是休镕養生的健康之旅,廬山西海、星子溫泉、山水武寧,會讓游客體會不一樣的「慢生活」樂趣。
旅游撬動文化大省的影響力
《荀子·儒效》有云: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以一持萬」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旅游可以說就是這個「一」,是貫通著天、地、自然與人文「萬象」的一個有力抓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江西要唱響中華、走向世界,決不能錯過豐厚的文化,醇厚的鄉情,以及江西老百姓的熱情。人文璀璨、墨韻綿延的江西有著豐富的文化礦藏。這座富礦難能可貴地保存著原生狀態,文物、古蹟、名勝、民俗、節慶、禮儀、宗教儀式、文學、戲劇等文化資源作為主要的元素推動著江西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是文化與旅游共融共生的基礎。人人都嚮往著美麗的净土香格里拉,江西堪稱一片文化的「香格里拉」。
經濟學里有個很重要的「資源詛咒」定律,豐富的資源往往會帶來過分的依賴從而導致固步自封缺乏創新,使得發展受到限制。旅游,恰恰在打破這種酒精瓶似的封閉,推動著文化從歷史中走出來,與時代接軌。在旅游活動中,人們時刻在觸摸文化脈搏、感知文化神韻、汲取文化營養。旅游如形,文化似魂,旅游將歷史文化與當代文明充分契合并張揚出來,開發出更深層次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內涵,也走出了一條文化旅游發展的長遠之路。
文化旅游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不僅要面向歷史和過往尋找敬畏,更要面向50年、100年后的未來尋找敬畏。旅游,既是「物化」、「活化」江西優秀文化資源的重要方式,也促進文化「保護-開發-再保護」的良性循環,并通過旅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豐富文化的內涵,提升文化的價值,使文化煥發出獨特的地域魅力,最終實現文化保護和旅游產業開發的雙贏。
旅游產品開發與建設過程其實就是挖掘文化、表達文化、傳播文化,從而為游客提供美好回憶的過程。文化跟著旅游走,旅游開發到哪里文化跟進到哪里;文化產品可以轉變為商品,打造成為旅游的品牌和亮點,以達到「以文促旅,以游養文」。為體現江西風格,彰顯江西氣派,江西旅游在建設中利用不可复制的多樣性文化資源,推動著各種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的交流。
江西通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蹟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名賢故里等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設一批新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加快老景區的轉型升級,形成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層次多樣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體系;不斷完善,形成紅色文化游、陶瓷文化游、鄉村民俗游、宗教文化游、名人名樓書院游系列最具江西本土特色的精特旅游產品體系。
通過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的文化旅游節慶產品和精品演藝節目,研發一批具有創意、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紀念性、欣賞性、便攜性文化旅游商品,推出若干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力爭用5年時間,新增3處世界文化遺產或世界文化遺產拓展項目,打造5座全國文化旅游名城,創建10個國內一流的文化旅游景區,推出10台大型主題旅游演藝節目,建成10個文化旅游園區,鑄造10個全國知名的贛鄱文化旅游品牌。
電視永遠沒有鳥叫蟲鳴的真實價值,一定要去實際體驗,在真實的旅游行走中去享受美景,去獲得文化的熏陶,去參與心靈的滌盪,接通人文和宇宙的磁場。藉助文化旅游的平台,江西正在傳遞給世界的,是一道道「這邊獨好」的美麗風景線,是一幅幅魅力四射的人文畫卷,是一次次江山多勝游的熱情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