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國安法實施,以及新選舉制度進入完善階段,港人開始將更多的關注放到政府施政效能上。一些愛國愛港的政治團體也在思考,如何站在香港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國家全局利益來監察政府,既要支持政府依法施政,也需要對政府施政中的問題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與建議,對香港市民負責,真正擔當起「愛國者治港」這個歷史責任。
避免項目影響兩地融合發展
最近香港在距離羅湖商業城僅幾百米距離的沙嶺興建「超級殯葬城」,引起很大爭議。這是對新形勢下特區政府施政的重大考驗,希望特區政府謹慎行事。
沙嶺「超級殯葬城」距離文錦渡關口只有大約7分鐘步程。該計劃2012年提出,考慮設置逾20萬個骨灰龕位、10個焚化爐、數十個殯儀館。目前已經平整了土地。
雖然沙嶺修建「超級殯葬城」引發各方爭議。但認真分析各方意見,有共識之處,也有南轅北轍的觀點。比如,各方都基本認同,舊規劃不適應新發展形勢,沙嶺距離羅湖太近,不僅影響深港關係,更重要的是,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香港近深圳處必將成為黃金寶地,成為大灣區的中心地帶。沙嶺倚靠3個陸路關口,其得天獨厚的與內地互聯互通的優勢,令這一帶發展的想像空間很大。
不同意見在於,政府認為,10年前規劃沙嶺時,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還沒有出台,政府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到如今的情況。而且,項目已經做了平整土地等工程,擔心導致浪費。更重要的是,擔心無法提供中長期的殯葬服務。但反對聲音認為,既然是歷史因素造成規劃錯誤,那麼就必須馬上改弦更張,叫停項目,及時止損。政府需要重估沙嶺土地等用途,避免項目影響港深兩地融合發展,影響香港的長遠利益。
要求10年前的規劃適應今天的新發展,除非政府規劃部門有強大的前瞻能力,否則,可能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但是,自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以來,大灣區無論是硬聯通還是軟聯通都在積極推進,在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為組長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裏,林鄭特首是小組成員。這幾年,香港特區也在為融入大灣區作各種努力。
政府應以全局利益為重
從深圳方面看,「深港口岸經濟帶」作為深港合作的重大平台,已經納入了國家和廣東省大灣區建設2020年重點工作,以及廣東省、深圳市「十四五」規劃建議。香港方面,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在進行土地規劃時,會充分考慮如何善用邊境地區或跨境基建附近地點的地理優勢,以把握區域發展如粵港澳大灣區所帶來的經濟機遇。他表示,為邊境地區進行規劃時,不會忽略毗鄰深圳的發展,並且提出了在涵蓋現有七個過境通道的邊境地區發展「北部經濟帶」。
本文並不會就沙嶺「超級殯葬城」本身建與不建作出判斷。畢竟這需要進一步調研,實地勘察、專業評估、替代方案研究等等更專業的研判。本文只希望從大方向上,從特區政府施政理念角度表達觀點。畢竟,當「為反而反」激進勢力的潮水退去,政府的治理能力、施政效能如何,就得見真章了。
首先,政府需要以全局利益、長遠利益作考量,更要考慮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方方面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灣區「一體化」將是未來的方向,香港的城市規劃必須與大灣區發展相適應,如此,香港才有更大的比較優勢。茲事體大,不要因為已經動工,叫停影響大就固執己見,更不能以有媒體推測,政府在立法會「夠票」就恣意妄為。無論續建與否,政府都需要拿出有說服力的理據和實際解決方案面對市民。
其實,社會對於香港的城市規劃一直有大量詬病的聲音,能否借此契機反思檢討?包括香港土地資源的規劃用途。1100平方公里的面積,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佔四成,住宅用地僅佔7%,合理與否一目了然。
對於厭惡性項目如何合理處理,如何解決「死人與活人爭地」這個愈來愈急迫的現實困境,在土地面積狹小的任何地方,都具有普遍意義,也是政府施政必須做好的答卷。在香港國安法實施、愛國者治港的情況下,「沙嶺殯葬城」只是政府施政效能的第一份「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