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債市場,美聯儲近期重申了擔憂而不至於干預的態度,同時對通脹保持容忍,令美債收益率進一步攀升至1.7%上方。但美聯儲的表態疊加歐美近段時間的量寬政策,將會導致全球糧食價格全面走高,並使新興市場通脹壓力驟增。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食品價格在2020年總體上漲了20%,且仍處於上升趨勢。聯合國糧農組織彙編的食品價格指數也已連續9個月上漲,在今年2月達到116點,較2020年同期上漲了26.5%,並創2014年7月以來的最高。
受此影響,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已升至令人擔憂的水平。阿根廷今年頭兩個月的通貨膨脹率均達到8%,巴西2月通脹率觸及4.6%,土耳其2月通脹率更升至15.6%。俄羅斯央行也透露,該國通脹率已超過4%。
這些通脹壓力是否會影響其他國家?劉學智認為,新興經濟體由於需求更強,所以會最先受到較大影響,但這些情況應該不會影響到經濟大國。比如美國,短期內應該不會加息,因為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尚未結束,且CPI未達到2%,雖然有一些預防通脹的想法,但還未出現通脹現象。還有中國,貨幣政策會保持穩定,基準利率沒變,LPR也已經11個月沒動了。
華創宏觀的研報認為,根據金融危機後的經驗,全球加息周期已經開啟。上述研報認為,危機中全球存在「降息/加息」周期的輪動規律,即危機發生初期,通常先在發達經濟體爆發,美、英、日、歐等全球主要需求國將率先降息;隨着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蔓延至全球,製造業國家(韓國、東盟國家等)與資源依賴型國家(巴西、俄羅斯等)開始降息。而經濟修復期間,資源依賴型國家通常率先出現通脹壓力,最早進入加息周期;隨後全球需求改善帶來製造國經濟回暖,也進入加息周期;而發達經濟體作為最終需求國,通常最後進入加息周期。
目前來看,全球已進入到資源依賴型國為主的加息周期,巴西、俄羅斯均已啟動加息,後續或將啟動製造業國家的加息周期。市場預期韓國、泰國、印度等將於1-2年內加息,而美歐等最終需求國的加息時點或還很遠。
中國幣策延續穩健
不管是否有通脹的風險,物價上漲卻實實在在能感受到。那麼對於中國來說,未來會怎樣?
譚雅玲表示,中國的通脹形態還不太明確。如果單看物價,應該有通脹,但CPI數據卻向下走。這是一組矛盾,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帶來的複雜性比較突出。再加上中國的統計方法和數據採集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比如通脹構成中並沒有樓價,石油價格的影響也非主要。所以,中國會不會受到本輪通脹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提到會繼續用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且仍有很多工具可用,應當說對未來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當然如果通脹真的來了,中國的利率也會受到負面影響,物價和樓價至少得漲一個。
她認為,未來物價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可控的上漲,樓價則不會。畢竟房地產調控是中央堅決執行的任務,不會允許樓價出現較快上漲。目前,中國的期貨市場已從工業轉向農業,與食品及農產品價格的掛鉤更緊密了。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已經疊加了原材料價格的高漲,農產品期貨市場又正是興旺之時,這樣兩者之間的聯動性和刺激性會更大。石油價格在上漲,又會聯動農產品的運輸成本上漲。這樣看來本輪通脹還是會影響到中國。
劉學智卻認為,物價上漲是肯定的,因為去年基數太低了,而且今年1、2月份CPI都是負的,隨着經濟復蘇肯定會上漲一些。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設為6%以上,CPI是3%,這個標準達不到通脹水平。以政府穩健務實的態度來看,完成這個任務應當沒有問題,並且房地產備受政府關注,絕不會讓樓價出現過快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