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爭鳴】中國疫苗助力全球抗疫

2021-04-07 02:00
來源:香港商報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傅偉權

 新冠疫情侵襲全球,各國人民都盼望疫苗能抗擊疫情,恢復正常生活,重新發展經濟。以美、中、歐、俄為首的各國科學家團隊、藥廠研發的新冠疫苗陸續出台及投產,疫苗市場爭奪戰隨之開展。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嚴重受挫,各國期望疫苗能成為挽救經濟的靈丹妙藥,各國政府均願意大量採購。藥廠在這一階段自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國藥廠輝瑞與德國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今年將有約150億美元的銷售額,利潤相當豐厚。

 疫苗的影響力也伸延至國際外交層面,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對外表示「全球富裕國家爭相取得各種疫苗,卻少有疫苗可以送達貧窮國家」,點出了「疫苗民族主義現象」。疫苗因此成為國際外交的關鍵武器,例如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總部位於倫敦的合資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在今年2月初宣布將在第一季對歐盟減少約60%的供貨量。中、印、俄均對較貧困的國家提供疫苗的捐助,從而增強地緣政治的影響力。正由於疫苗所涉及的利益龐大,它除了眼前的外交影響力及實際利潤外,還有疫情過後的經濟合作、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等長遠利益,令大國不得不競相爭奪疫苗市場份額,「疫苗外交」等說法應運而生。

 歐美無理攻擊中國疫苗

 美、中、歐、俄加緊研製及推出新冠疫苗,其中中國疫苗因為更容易運送和儲存,加上中國具備大量生產疫苗所需針頭和注射器能力,令中國疫苗在國際市場中具有較大競爭力。但歐美政客及媒體開始集中質疑中國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問題。去年10月,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中國試圖透過網絡間諜,將歐洲、英國和美國開發新冠疫苗和治療方法的公司作為目標,試圖竊取其研究成果。今年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中國新冠疫苗的不透明性,說它存在引發變種病毒株的潛在風險。

 而巴西公布科興疫苗的「總體有效率」有50.4%,即被歐美媒體形容為無效的疫苗。但只要細心分析,便能發現歐美傳媒的質疑實為子虛烏有。科興疫苗的「總體有效率」,其計算基數包括了「非常輕微」症狀的患者,有別於其他疫苗的「臨床有效率」,並沒有將「非常輕微」症狀的患者納入計算,巴西研究員更表明,科興疫苗在預防需要治療的輕症病例方面,其有效率仍是78%,在中度至重度病例方面的有效率為100%。若按相同標準而論,英國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在南非的臨床有效率只有49.4%,豈不是有效率更低?

 這種為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服務的攻擊不止一例,例如今年2月16日《紐約時報》刊登標題為〈在世衛組織的考察之旅,中國拒絕交出重要資料〉的報道,引述世衛專家的說法指中國當局拒絕提供境內最早一批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的原始資料,專家還說雙方為了缺少細節一事而激烈交鋒。及後,受訪者之一的世衛麻疹、風疹、流感和小兒麻痺症參考實驗室負責人、公共衛生專家菲舍爾(Thea K Fischer)在Twitter表示,《紐時》的報道嚴重扭曲她的表述。世衛專家達扎克(Peter Daszak)回應《紐時》以「斷章取義」來遷就事前已認定的論述,行為「可恥」。

 歐美傳媒對中國疫苗持續而有系統的抹黑,用心何在?

 中國的大國擔當

 當歐美國家大量囤積疫苗之際,中國已向十多個國家捐獻超過300萬劑。譚德塞指出49個富裕國家已經接種超過3900萬劑疫苗,有的貧窮國家卻只收到25劑,這種不公平的分配已成「災難性的道德失敗」。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接受訪問時表示「某些西方國家訂購了七倍於他們人口的疫苗,就像他們想給國家的貓貓狗狗都接種似的,留給我們的已經沒有了」。美國在特朗普政府的領導下缺席新冠疫苗分配計劃(Covax),大難之前各國自掃門前雪,自私本性盡顯。

 疫苗對歐美等國政府或許是一門生意,是對本國人民的一場政治秀,疫情下收購疫苗籠絡人心,爭取選票;然而,在西方大國壟斷市場底下,貧窮國家在不平等分配的情況下根本沒有選擇,中國在這時向有需要的國家伸出援手,充分展現了大國應有的擔當。

 即使歐美疫苗或許有所稱的95%防護率,但到不了貧窮國家手中的話,所謂的防護率也沒有意義。在救人和資本之間,中國和歐美分道揚鑣,中國在抗疫一役中已向世界展現其良治(good governance)的特質,對於中國疫苗,各國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