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署長彭雅妮今日(25日)指,渠務署由1995年起合共消除127個水浸黑點,故全港現時剩下4個水浸黑點,分別是元朗新田石湖圍、大埔林村谷盆地、尖沙咀漆咸道南部分路段和南區薄扶林村。
彭雅妮透露,上述4個水浸黑點之首階段工程已經完成,而南區薄扶林村的第二階段工程已於去年8月展開,渠務署還預計在2024年完成;署方並正規劃餘下三處的下一階段工程。
彭雅妮還介紹,渠務署以往的研發項目,當中包括署方與科技大學合作進行「綠色人工智能鷺鳥林監察系統」和氣味控制水凝膠;她提到系統可協助渠務署在工地附近觀察鷺鳥生活習性,從而規劃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岩洞的工程及其相關工序,減低工程對鷺鳥之影響;氣味控制水凝膠則是渠務署與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的新物料,它可減低硫化氫之產生,以改善個別位置的氣味問題。
在介紹「防洪健康碼」項目時,彭雅妮表示,渠務署在140多個防洪要點安裝傳感器,可24小時實時量度各排水道的水位等資料;但傳感器需要解決供電和數據傳輸技術,而供電設施涉及掘路鋪線,局限只有某些地方才能使用、未能廣泛應用,而渠務署最近與機電工程署合作利用政府物聯通系統和新型傳感器,它配備電池、從而令渠務署可在短時間內部署更多數據收集點,以加強水文資訊系統的作用。
渠務署署長彭雅妮向傳媒展示新型傳感器
此外,由工程團隊研發的「岩洞探哥」,它可擔當「先頭部隊」,在爆破程序後進入現場進行測量、透過手機和平板電腦協助工程團隊監察爆破現場的空氣質素和評估爆破後之落石風險,以確保工程人員安全。
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工程是渠務署首次應用「岩洞探哥」項目,而「岩洞探哥」還可進行即時探測,讓工程團隊了解爆破現場是否存在鬆脫地方,讓工程團隊可進行即時圍封,從而提高岩洞工程的效率。
渠務署工程團隊由構思至零件配置一手包辦的「岩洞探哥」
渠務署指,有信心可如期完成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工程,而署方預計可於2029年完成岩洞的整體工程;她提到渠務署可在岩洞利用新除污技術,污水缸面積減少,還減少需要處理岩土爆破的工程。
彭雅妮表示,因距離搬遷污水處理廠還有1段時間,渠務署會在岩洞工程接近完成前會就城門河口約28公頃用地之用途展開研究,因過早規劃未必適合當時情況。
彭雅妮透露,渠務署已有方案處理尖沙咀漆咸道南的水浸黑點,署方並計劃長遠在公園設立蓄洪池,更能應付水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