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說】馮燕代表:做大做強民族種業 為糧食安全做好「芯片」

2021-03-06 01:27
來源:香港商報

 「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優良品種選育推廣,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幾次提到要加強種質種源保護。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億豐集團董事長,中國僑聯常委、黑龍江省僑聯副主席,中國僑商聯合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馮燕在人民大會堂心潮澎湃,戳中了馮燕代表的心,更加堅定了她的想法。她說,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首要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為農業增收做好「芯片」,夯實根基。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馮燕代表說,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值得欣慰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現代種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自給,玉米、大豆、生豬等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40%,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了關鍵支撐。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種業在自主創新方面仍存一定差距。一些品種、領域和環節,如育繁推脫節、種企科研投入低和集中度差等種業發展現狀問題。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對此表示,如果出現極端斷供情況,雖然不會「一卡就死」,但確實會影響農業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

 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馮燕代表的建議底氣在哪裏?她說,黑龍江省作為維護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今年的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快種質資源庫建設,建立10個專家育種示範基地,集中開展高產、加工專用型玉米品種以及高產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種攻關,加快培育水稻新品種等要求。」這一發展戰略與總理的報告高度契合。

 為此,馮燕代表提出三點建議,確保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1.3萬億斤。

 第一,實行種子認證制度,規範種子二維碼追溯平台。將高質量品種種子認證為農產品地理標誌,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規範》加強對其保護、創新及宣傳。

 第二、設立集種子研發、生產和推廣銷售一體化的合作社或將全國持證優質種企整合,並對農民進行示範、培訓和田間地頭演示,使農民接受先進種植理念並從中受益。同時建立種子保護基地,圍繞「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綠色導向」的市場需求,種業及時調整育種方向,合理安排品種結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積極倡導中國種業「走出去」,對進出口種子加強審批監管管理制度。建立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優化市場競爭機制。出台相關政策扶持農業科研條件、科研人員數量及科研成果推廣,突破種業創新,使之與國際種業巨頭抗衡。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馮燕代表說,黑龍江是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土地肥沃,耕地連片集中。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更應是國家優良品種的繁育基地。她說國家現已把重要的種薯和商品薯生產基地設在黑龍江,這為其它種業基地設在黑龍江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作用。建議國家將其它有關優良種子品種的繁育基地,也設做黑龍江,助力做大做強民族種業,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黑龍江力量。(記者 王琳)

[責任編輯:刁瑾玲]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