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政商合力助港青把握灣區機遇

2021-01-09 01:09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昨日正式推出,目的是鼓勵和支持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讓他們了解大灣區並把握箇中機遇。計劃共提供2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香港總商會昨表示,旗下會員公司將提供約300個職位,其中豐銀行佔約100個,其餘知名港企尚包括長江集團、其士國際、太古集團、中華電力、中銀香港、信和置業、新創建集團等。

 灣區機遇乃市場共識,問題是怎樣抓緊?過去,已有不少港青在灣區的成功故事,可惜都屬個別例子;現在,由政府牽頭、商界響應,計劃便扮演了指路燈角色,相關平台不單可更好配對企業招聘和畢業生,且還以津貼方式解決內地工作起薪點較低問題。在為期最長18個月內,受僱者可獲月薪不低於1.8萬元,相比浸大去年發布在港畢業生平均起薪約1.5萬元還要高,而每僱一人則僱主可獲政府每月津貼1萬元,即相當於以內地畢業生的薪酬聘用香港畢業生,足見計劃對僱傭雙方都非常吸引。

 始終,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經濟體,已不時有人詬病指機遇較昔日少、社會流動性亦不夠高。灣區作為國家重點發展區域,香港倘要保持優勢,港青倘要尋求突破,豈不應該把握近水樓台優勢?的確,要爭取更多機遇、爭取向上流動,目光誠不應局限於千餘平方公里、750萬人的香港,而應進一步放眼面積多逾50倍、人口多近10倍的大灣區。只要我們登高望遠,便可發現計劃並非所謂旨在帶挈灣區,而是旨在帶挈港青、帶挈港企,以至帶領香港發展更上層樓。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政策措施。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指,要抓大灣區的重要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新計劃無疑有利兩地職場的無縫銜接,一站式讓港青按幾個鍵就可應聘灣區筍工;進一步言,除了設立網站刊登職位空缺,當局尚可到校園舉辦招聘會,以至到創科相關學院等進行招聘介紹,好使港青更加了解北上好處。此外,除了貫通北上「就業圈」,完善優化北上「灣漂」的「生活圈」亦很重要;隨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跨境基建落成,往返灣區各市可以半日完成,但考慮到畢業生或須離家在外工作兼生活,有關方面還須體貼關顧他們對於住屋以至醫療等方面疑慮,包括提供落戶灣區並非想像中困難的準確資訊。灣區建設的關鍵,正是推動學習、就業、生活、以至退休等無縫對接,大家都成為「灣區人」。

 不必諱言,不少港青對內地工作環境以至生活環境,都不甚了解甚而存有誤解;計劃針對性掃清了北上入職起薪較低的障礙,肯定大大有助提高港青北上意欲,於此基礎上,還要掃除北上工作及生活比香港低檔的迷思。有謂「樹挪死,人挪活」,香港本身肯定仍有大量機遇,但北上發展亦可能另有新景象;重要的是,香港未來的路得以拓闊,港青未來亦有更多好選擇,試問誰不樂見其成?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