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積極應變 港金融中心創新局

2021-01-06 02:09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2021年港股迎來開門紅,港交所昨更高見460元的歷史新高,與去年低位比較足足反彈接近一倍。疫市之下,經濟洗牌,新舊股份榮辱互見,惟港交所作為一隻上市20年的「老股」,依然能夠逆市創高,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上層樓。

 疫情重創許多舊經濟股,但所謂有危亦有機,新經濟股便在種種社交距離措施下異軍突起,成為股市裏表現最亮麗的板塊。新經濟股欣欣向榮,固然會帶旺交易所生意;不過,若然港股市場沒有理想條件、不夠與時並進,則肥水難免流向別人田。港交所之所以成功,「一國兩制」正是背後最大基礎,而前年放寬新經濟股上市制度的改革亦令香港把握到今日機遇。去年香港IPO集資總額大增25%至近4000億元,在全球列第二;154隻上市股份之中,絕大部分都是內地企業,而且都屬新經濟股,除創新科技股外,生物科技股的數量也愈來愈多。目前,已有約100家企業遞交了上市申請,業界預期今年香港有望重奪全球IPO第一寶座。

 美國近年動輒無故打壓中國企業,紐交所甚至一度應當局之令,以「莫須有」之名要求多家中企除牌,這固然對中企構成負面影響,但卻會令港股可趁機進一步做大做強。去年,便有多隻大型中概股回歸香港第二上市,好像京東、網易、百勝等等,平均集資額高逾100億元。中概股之捨美投港,對美國來說絕對有害無利,對香港股市和投資者來說則肯定歡迎之至。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美國無端打壓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只反映當地規則和制度的隨意性、任意性和不確定性,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地位。雖然,紐交所最後「今是昨非」,短短一日之間撤回了除牌要求,但這個「鬧劇」已向世人充分展現,當地政經環境可以如何不穩。相對而言,香港金融基建及法治制度完善,政經局面保持穩定,由企業到資金當然樂於進駐香港、投資香港。尤其香港國安法生效之後,更進一步鞏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穩定基礎。此前有謂,香港國安法會帶動「走資潮」云云,事實證明這個說法荒謬絕倫,時至今日此調也絕跡市面;金管局最新資料顯示,本港貨幣基礎年內持續攀升,比前年底即修例風波時增約四分之一。昔日紐倫港並列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如今紐約因政治理由而自甘趕客,英國亦因政治理由選擇脫歐亦即自甘封閉,反之香港則一直打開大門積極迎客、積極應變,除上面提到改革上市制度外,恒指還調整了比重納入更多新經濟股──究竟何者前景更好、空間更大,不言而喻。

 「一國兩制」為香港提供大量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配合國家「十四五」發展創科產業及建設大灣區的國策,為更多內地企業尤其新經濟股來港上市、在港集資鋪平道路,乃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必然方向。有為才有位,機會總是留予有準備的人;以香港所長,絕對有基礎、有條件,去服務國家所需,為未來開創新局。過程中,香港必可享受更多紅利,經濟社會民生等發展亦必繼續受惠。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