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琪」觀:挺秀古雅 天真活潑

2020-12-21 19:17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書畫同源」之說。書畫本自同工,書以寫為貴,畫亦以寫為貴。以書法入畫,則畫便先有了筋骨,故而無不神妙;以畫法參入書中,則書體亦具畫趣,當然更增雅逸。因此,古來善於書者多善畫,善於畫者多善書,如宋之蘇東坡、米襄陽,元之倪雲林、趙松雪,明之文衡山、董思白,至近現代,則有齊白石、張大千,皆為兼擅書畫之藝術大師。


蕭暉榮6幅甲骨文系列作品,2017年,每幅34×46cm。

 蕭暉榮自幼喜愛書畫,四五歲開始即勤於練習,因為其時條件不敷,他便常常以水在磚上練字,故在入學之前,便已認識了不少文字。入學之後,他漸由師長引導,正式習貼練字。讀小學時,他更因為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兼之又善繪畫,常常幫老師畫宣傳畫,寫宣傳標語。後歷數十載艱難創業,卻始終交往著藝壇的諸多前輩大師,孜孜不倦地鑽研古代碑帖與名家作品,虔誠汲納。在書法創作上他諸體皆能,是當代精擅書畫兩道之佼佼者。


 蕭暉榮4幅甲骨文作品《天邊小雨浸南圃 樹外行人乍有無 西南一望雲和水 萬戶千門入畫圖(甲骨文)》,2015年,每幅68×13cm。

 蕭暉榮的甲骨文作品是以其獨特藝術精神而創作的具傳統與現代寫意探索之作品。觀看蕭暉榮的甲骨文書法,猶如欣賞一幅幅生動活潑的畫作,布局靈動,極富趣味性。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這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甲骨文雖然年代久遠,但書法藝術的要素如點劃、結構、章法、風格等都已具備,其構造也體現了均衡、對稱、和諧、統一等美學要素。

 蕭暉榮所書甲骨文,筆劃線條多尖起尖收,行筆中蘊含著刀意,刀筆融合,或瘦硬挺拔,或圓潤沉著,或自然超逸,無不樸茂多姿,挺秀古雅,具筆墨之韻味,得契刻之真意,達高古率真之妙境。(文:蕭芬琪)


作者蕭芬琪,中國美協會員、美術理論家、畫家、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哲學博士,為廣東省嶺東美術館總館長、《嶺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中國藝苑研究學會副主席、海外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香港美協創會秘書長等。

[責任編輯:副刊]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