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政議政】融入國家發展是香港最大機遇

2020-11-04 02:36
來源:香港商報

   據外媒報道,外國人正在前所未有地購買中國債券。外國資金投入中國國債的佔比,從2018年開始急劇增長。今年3月,外資持有中國國債為2.26萬億元人民幣,到了7月,已經超過4.3萬億,4個月增長90%。截至9月,外國投資者已連續6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

 金錢選擇的流向是更理性的,追逐的是實際利益。若沒有大量的深入研究和對前景及安全的判斷,任誰也不願讓自己的資金承擔巨大風險。可以說,資金所流向之處,是對該處投下的信任票。

 中國正朝既定目標行進

 在世界紛紛擾擾,疫情依然肆虐,全球經濟風雨飄搖之際,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正在以沉穩的步伐,朝着既定目標行進。

 承前啟後的五年規劃是中國治國理政的方式,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根據國家發展需要、經濟社會存在的問題、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出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它包括國家戰略和政策方向,引領各項建設,引導企業和資金流向,最終實現預期目標。改革開放以來的每個五年規劃完成,都令中國經濟社會上個新台階,經濟體量不斷增大,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而每個五年規劃創造的奇跡,也在為世界貢獻機遇。過去三個五年規劃(「十一五」至「十三五」),中國已經連續14年對世界經濟貢獻率位居世界第一,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是海外高度關注中國編制「十四五」規劃的根本原因。

 將於明年開始的「十四五」規劃是中國的一段新路程。雖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五年規劃中,面臨的國際環境最複雜、世界格局或發生巨變情況下的五年,但同時也是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相當經濟社會基礎上,開啟的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規劃。

 香港幸有中央支持

 新五年規劃孕育大量新商機。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十四五」規劃,乃至2035年的遠景目標,對香港意味着什麼,香港能獲得商機嗎?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日前在記者會上,就全會公報所提出的「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了進一步說明。他強調,「十四五」時期中央將進一步支持香港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這對港人是極大的欣慰。香港是個小的外向型經濟體,一遇大風大浪,就很難避開風險。另外,從長遠來看,香港經濟上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如經濟結構單一,過度依賴一些傳統產業;創新科技尚不成氣候、轉型困難等等,單靠香港「一畝三分地」的資源解決不易。但是,香港幸在有中央支持,有內地巨大的腹地和市場,特別是內地的快速發展,這些都是香港經濟復蘇與轉型的動力。

 韓文秀特別強調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是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乃至到2035年期間巨大的經濟增長點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香港不能錯過。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拓展了香港發展空間;提出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升香港發展的質量;拓展「一帶一路」功能平台,保持並提升香港專業人才、法律、仲裁等優勢,實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順應潮流跟隨國家發展

 韓文秀特別提醒香港,只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加強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澳門就一定能夠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刊登美國橋水公司創始人雷·戴利奧文章《不要對中國在變化世界中的崛起視而不見》。文章說,每一天我們都看到中國在以非凡的方式取得成功,他提醒「不要因反華偏見錯失中國機遇」。對香港而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最大的機遇。我們擁有外國不可比擬的天時地利,只要放下歧見,轉變思路,順應歷史潮流,跟隨國家發展,下一個五年,香港的發展是可期的。(作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葉建明)

[責任編輯:刁瑾玲]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