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事講場】港航空業如何再出發

2020-10-28 00:53
來源:香港商報

 國泰航空全球大裁員,削減8500個就業崗位,成為東亞地區航空業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事件,旗下有35年歷史的港龍航空更結束營運。而就在國泰宣布裁員決定前夕,特區政府公布,香港最新失業率上升至6.4%,創下近16年來最高紀錄。

 筆者認為,港龍時代結束,不僅僅反映了國泰面對的經營問題,更透露出整個航空業以及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未來面臨的種種挑戰。

 航空業冰封屬必然

 國泰面對的困境並非其獨有。

 一年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顯示,全年航空運輸人次迫近46億人次,創下民航史上之最。誰也不會料到,一年後的今天,全球航空業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民航業通常有兩種服務模式:「點對點」「軸輻網絡」。但作為勞工密集型的行業,無論哪種模式,都必須要有規模才有服務。疫情當下,全球各行各業處於冰封狀態,航空業自然首當其衝。以國泰集團每個月虧損15億至20億元計算,節流裁員似乎是唯一出路。

 有研究更顯示,過去半年,全球航空業已經有超過35萬人被裁員,預料到今年年底,裁員人數將迫近50萬人。由此可見,國泰及港龍事件僅屬冰山一角,是「必然」而非「偶然」。

 香港航空業要改革

 國泰和港龍的光輝史,與香港國際航運地位有着密切關係。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和航運中心,一直被視為連接中國內地及海外的重要橋樑平台。但香港屬自由市場經濟,壟斷與之背道而馳,未來更不能再吃老本。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明確列明支持深圳機場進一步提升機場容量,積極參與民航業改革發展;這將進一步為香港帶來競爭。

 香港長期缺乏航空產業規劃,國泰獨大壟斷本地業務,情況既不理想也不健康。日前「大灣區航空」透露,正向民航處申請航空營運人許可證,積極籌備本地民航公司。隨着港龍將原有的航權交還特區政府,政府將按既定機制分配。香港航空業應趁此機會作出長遠改革規劃,特區政府也應將港龍的航權引入市場競爭,倘若能批出新牌照,或許新入場的航空公司能為香港航空業注入新能量,促進良性經營競爭,帶領本地航空業再出發。

 港龍倒閉,5000多人丟掉飯碗,意味着5000多個家庭受到影響。從個體員工到整個行業,都應思考轉型的問題。

 轉危為機 把握轉型機遇

 一方面,失業員工可以轉向其他航空公司,但業界前景不明朗,就算疫情過後,他們都不一定可以重投本地航空行業。航空業以外,員工應把握自身多方面的優勢,如語言能力及服務態度等,在新常態下尋找新出路,如轉向金融、地產、零售、酒店業等,甚至在疫情過後,走向大灣區旅遊服務行業。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仍然嚴峻,「低接觸經濟」成為新常態。航空業也衍生出一個新模式:以「客運服務」為主體轉為「貨運服務」。大型客機被淘汰,航空貨運蓬勃興起。「反客為貨」是一條出路,「高端航程廉航化」是另一個出路。

 以香港的地緣優勢,五小時航空圈足以覆蓋全球一半人口。而隨着現代人旅遊文化模式的轉變,飛行已成為一種交通模式,很多人不再看重奢華的飛行體驗,廉價機票反而有更大吸引力。筆者預料,疫情受控後,廉航「點對點」模式將率先復蘇,甚至成為帶動香港航空業反彈的重要角色。

 與疫情並存,已經成為新常態。這是全球人類必須直面的挑戰,更是航空業百年未遇之大變時刻。但有危,自然也有機。港龍的「死」,是為國泰的「生」。能否把「危」轉為「機」,這才是關鍵。(鳳凰衛視高級記者、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黃芷淵)

[責任編輯:徐麒釗]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