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想方設法 深挖本地市場潛力

2020-10-27 00:52
來源:香港商報

 剛過去的重陽節小長假,香港旅遊、零售、酒店業等都迎來一波小高潮。不少購物中心和旅遊景點人頭湧湧,十分熱鬧。連日來香港尚有零星本地確診,如果繼續做好精準防控和加大檢測,有望盡快逐漸減緩甚至擺脫疫情困擾,這也為本港重啟經濟爭取最大空間和底氣。

 疫情困擾香港8個多月,許多行業都遭受嚴重打擊,特別是依賴外部市場和遊客的旅遊、零售、酒店等服務業陷入了長期停滯。昨日旅遊業界發起了一場請願,呼籲港府可早日推出健康碼、恢復通關,否則「保就業」計劃結束後,許多旅行社和員工都「無工返」,而數千輛旅遊巴士早已堆滿灰。不僅旅遊業,酒店、餐飲、零售乃至航空等行業都仍然在寒冬中掙扎。面對如此蕭條的經濟環境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港府一方面要爭取早日清除病毒傳播鏈,盡快恢復與內地、澳門或其他國家地區往來;另一方面也要協助業界刺激內需,最大化挖掘和釋放本地市場潛力,以紓緩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損失。

 疫情對全球經濟都是一次巨大衝擊,沒有一個經濟體可以獨善其身,因此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想辦法平衡防控和經濟重啟。不過全球疫情依然蔓延,大規模快速通關並不現實,因此刺激內需、帶動本地市場復蘇是最安全、最普遍的做法。如內地在疫情受控後逐漸啟動經濟「內循環」,有效帶動經濟快速反彈,GDP亦由負轉正,更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當然香港情況與內地有別,香港只有700多萬人口,市場有限,但其「內循環」模式確可值得借鑒。近日許多旅行社紛紛組織本地遊,儘管「旺丁不旺財」,但業界人士稱「至少有工開」確也是真諦。與其被動等待疫情結束、關口恢復,不如逆流而上、展開自救。

 事實上,本地市場確有很大空間和潛力可挖掘。以往港人都熱衷境外旅遊購物,然而疫情之下無法出境只能境內消費,再加上防疫被「關」太久,許多市民都渴望外出,國慶長假和重陽小長假期間,各購物中心和景點人頭湧湧就是最好說明。近兩月來,各服務行業也紛紛開始積極開拓內需市場。比如,多間旅行社組織特色本地深度遊;酒店推出Staycation套餐活動吸引市民入住;各大商場也紛紛推出折扣優惠,更有許多商家轉戰線上網購直播;本港航空公司如香港航空、快運等更創新開設環港飛行路線,一票難求,市場反響熱烈。實然,香港屬於外向型細小經濟體,本地市場對於全港經濟的支撐作用有限,但短期內全球疫情無法徹底結束,本地市場便是挽救和支撐香港經濟的一個重要動力,特別對於那些已「手停口停」8個多月的行業員工來說更是帶來「有工可返」的希望。

 港人一向靈活多變,懂得變通,無論沙士、金融危機都渡過了。面對今次疫情危機,也要繼續發揮不畏困難、靈活變通的精神。一方面要繼續加強防控,爭取早日本地確診「清零」、逐步恢復通關;另一方面也要轉變思維,當外部市場封閉時,應想方設法挖掘本地市場潛力,利用內需帶動本地經濟。(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責任編輯:徐麒釗]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