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拓荒牛精神 築跡——楊洪祥基建工程兵攝影展開展

2020-08-13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讯】 记者徐艳琼报道:8月11日上午,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把两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艰苦创业的这段历史展现给世人,“筑迹——杨洪祥拍摄的基建工程兵拓荒记忆照片展”在深圳图书馆正式开幕。基建工程兵老兵代表以及杨洪祥先生的亲属和朋友等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杨洪祥先生(左)把照片版权无偿捐赠给深圳图书馆
 
  展览以原基建工程兵专职新闻报道员杨洪祥拍摄的100多张主题照片为展览内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基建工程兵建设、生活、学习和转业的场景。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出席活动并为展览揭幕。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离不开一代代深圳建设者们的贡献。基建工程兵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建设者之一,是深圳早期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深圳的“拓荒牛”精神的代表。
 
观展
 
  从1979年起,两万基建工程兵从全国各地陆续南下深圳,他们建成了深圳第一座高楼,参与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福田中心区、深圳机场、盐田港码头、皇岗口岸保税区等众多项目的施工均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参建并完成了深南大道、北环大道、滨河大道和深圳体育场馆、市民中心、南山高新区、西丽大学城、人民医院等基础公共设施、文化教育项目的建设。深圳的土地上遍布基建工程兵洒下的汗水。时任基建工程兵00319部队(31支队)师部专职新闻报道员杨洪祥,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建设深圳的场景,为他们建设深圳留下了不灭的记忆。本次展览正是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唤起人们对“春天故事”的回忆,让民众直观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拓荒牛精神”。
 
1980年代初,深南大道从上海宾馆到南头检查站路段几乎都是这样的石头山,两万基建工程兵转业深圳后成立的建设公司把这些石头山全部搬平
 
  深圳拓荒史研究会监事长刘德成在活动上致辞表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就是拓荒牛精神的概况提炼。两万基建工程兵既是深圳拓荒牛精神的实践者,又是深圳最早的拓荒牛之一。他说:“我们要把深圳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过去拓荒牛精神是深圳精神之魂,是深圳历史之本,是深圳发展的动力,在未来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力量的源泉。”
 
1983年由基建工程兵转业后成立的建筑物业管理公司和中建三局共同建设了国贸大厦,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此“深圳速度”成为深圳的符号,为全世界瞩目
 
  当天活动上,杨洪祥还把他的照片版权,无偿捐赠给了深圳图书馆,旨在让宝贵的城市历史,得以代代相传。“这些版权不是我个人的版权,是两万基建工程兵和深圳这座城市的版权,是可以传承的版权。”杨洪祥在致辞时动情地说道。他表示,这些照片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是它记录了深圳早期的拓荒历史,从荒芜到璀璨的每一刻,都有特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代代相传的梦想与激情在熊熊燃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万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投入热火朝天的特区建设,大家的心里就从未想过离开这个传奇的城市。40年来我们每走过的一次次人生的经历和精彩,都可以说是对那一个起点的深情致敬。”
 
  杨洪祥先生是深圳的建设者,参与者,记录者,在部队专职从事新闻报报道和摄影工作,转业后参与创办《深圳青年》杂志,又是深圳市最早绿色建筑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参与建设的项目和个人于2017年分别获得国家住建部授予“国家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作为前海引绿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去年新中国建立70周年,他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选为全国50万转业地方的基建工程兵唯一代表,接受央视《祖国在召唤》纪录片《忠诚》专访。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结束。近年来,深圳图书馆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致力于加强深圳地方文献建设与阅读推广活动工作协同发展,将图书馆打造成社会文化服务与本土文献资源汇集的公益交流宣传平台。本次展览的一百多张照片,将成为深圳图书馆馆藏,同时深圳图书馆将继续挖掘搜集、汇总整理和展示相关文献,汇集成我们这座城市的“深圳记忆”。
 

 

[责任编辑:楊亮]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