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一眼千「閱」古今

2020-07-22
來源:人民網

  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總投資約660億元,工程包括修復城牆文化带、千年中軸線文化带、大運河及水系文化带、地下遺址遺跡文化带等。

  「州橋明月」曾是赫赫有名的汴梁八景之一,令無數人心馳神往。始建於唐代的州橋,見證了北宋東京城的盛世繁華,卻沉寂於明代洪水的淤埋。它究竟在哪裏?是怎樣的模樣?如今,答案越來越清晰。

  作為開封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的一個重要項目,今年3月23日,在前期汴河遺址發掘工作的基礎上,州橋遺址本體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這也是繼1984年對州橋遺址的首次發掘後,時隔36年對州橋遺址進行的第二次考古發掘,意義重大。令人振奮的是,目前,考古發掘已揭露出州橋部分青石橋面。

  7月20日上午,沿着開封市老城區中心的中山路南行過大紙坊街不到100米,便到了州橋及汴河遺址考古發掘工地。現場探方內,考古人員或忙於挖掘清理,或一邊刮着土層一邊細細察看。

  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室主任曹金萍指着1號探方內剖面上一道道白色的地層線說:「通過這些地層線,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宋金元明不同時期汴河的形態,河道內的層層淤積揭示了河道變遷的過程。」

  州橋是汴河與開封古城中軸線交會處的重要古橋梁,據文獻記載,宋代州橋是平橋、木樑石柱,明代州橋則是拱橋、磚石結構。明末州橋被洪水淹沒後又被清代厚達2.5米的路土疊壓,形成了開封古城千年不變的中軸線上橋摞橋、路摞路的奇觀。

  據悉,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總投資約660億元,工程包括修復城牆文化带、千年中軸線文化带、大運河及水系文化带、地下遺址遺跡文化带等。

  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工程已寫入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带重大戰略中重點謀划的項目。開封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持續做好遺址發掘工作,抓實項目建設,真正把開封打造為「黃河明珠」。

[責任編輯:鄭嬋娟]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