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淩昆
日前特朗普簽署了所謂《香港自治法案》及撤銷優待香港政策的行政命令,對香港的制裁將隨之展開。此乃香港前所未見的情況,故必須全面探討應對策略,一方面適應制裁下的新環境和作出適當反制,另一方面也要更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特別是要盡快解決內部政經問題和提升競爭力。
真正落實底線思維
美國初步出台的制裁涉及武器及科技產品對港出口、香港貨品出口美國及港人赴美簽證等,總體來說對香港影響不大,反過來對美國企業卻有一定影響,故本港美國商會亦表示擔心。另方面也不可認為美國制裁「無料到」,須防還有後,特別是涉及《香港自治法案》可能會有金融領域的制裁,其影響更大。不少中資及外資銀行都已手研究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方案,兩地有關方面更應有所行動,與業界共商對策。例如要就銀行不能兌換美元,銀行客戶被美國制裁和美元存戶等制訂基本應變原則及指引,並適度宣布以增透明度。同樣,要對聯匯在受美國打擊時訂出應變辦法。這樣做才是真正落實底線思維且有多種好處,包括:一、讓社會及投資者保持信心,明白內地及香港有應變之道。二、讓各方有所準備,並依據指引作出相應安排,從而減少美國真的出招時所引起的震蕩。特別是可避免金融及資產市場出現崩潰性調整,這對維持實體經濟穩定十分必要。三、對美國起震懾作用,由顯示應變及反制能力讓美方在制裁決策前三思。
中央已明言要對美國制裁作出反制,在這方面應注意幾點,一是中央及香港都要有反制措施,中央是因美國干預內政,香港是因直接受打擊。雙方的措施須予協調,在互補中各得所需。香港方面的基本原則是既然美國視香港與內地無異,那麼內地的對美經貿政策應盡量為香港採納。二是反制應包括外交、經貿及其他領域的措施。外交等由中央處理,香港主要是從經貿上反制,包括涉及貨物交易、投資及技術轉移等方面的,有很多文章可做。三是要及早公布反制大方向,好讓己方有所準備,也讓美方在制裁時有所顧忌。
注意自我改善及提升
在應對美國的行動外,香港還須十分注意自我改善及提升,由增強競爭力及抗禦風險能力來立於不敗之地。為此首先要實現金融中介轉型,把香港建設成為非美元的國際金融中心和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這樣做有兩大原因:一、從內地及國際金融發展走勢看,非美元業務開拓是大方向,香港宜先行一步搶佔先機,並由此為其國際物流、商貿中心角色注入新動力。二、如美國真的對香港實施金融制裁,這就是香港的「逃」生門,可藉此實現絕地翻身。
另一重要策略是要從較根本的層次上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地價高不單影響經濟競爭力及民生,還是社會不安的根源之一,故必須採取緊急甚至非常規措施來處理。最近一個流行說法是在珠海的桂山島填海造地,再租給香港作公屋及其他必需用途。假設這項目在工程及效益上可行,且能造出足夠土地,將不失為一個解決香港土地短缺的辦法。其實香港並非受制於真正的土地短缺,用於城建土地比重甚低,問題是土地開發受制於體制障礙及政治干擾,再加上決策及建設周期長成本高等,令土地供給遠遠追不上需求增長。因此桂山島項目表面上是內地借土地給香港,實際上是內地借其更高效的建造體制給香港用,乃「一國兩制」下兩制互補的獨特優勢的體現,且可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意義尤為重大。當項目落實後,還可引發另外的好處:一、示範效應。其他鄰近香港的廣東土地也可能用作類似安排,例如珠海的其他島嶼。二、改革效應。項目的落實及成功將對香港的低效建造體制帶來衝擊及反思,也動搖了現有建基於巨大房地產利潤的既得利益架構,從而可在香港本土釋出更多土地資源。造地的使用首選無疑是建公屋居屋以助打破香港發展的供地瓶頸。至於其他用地方案,當局宜由集思廣益及仔細分析來作出科學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