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峰遠眺】港須適應國家戰略調整

2020-07-16
来源:香港商報網

        作者:周八駿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雲端峰會7月9日在上海開幕。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致辭時稱,上海要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

  5月2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聯組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着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觀點是,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格局

  9天後,習近平把「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改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針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加速全面深化,美國政府公然提出與中國「脫鉤」,西方其他若干國家也表明將把重要產業轉回本國,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開始並將不斷重整。中國首當其衝,必須確立底線思維,做應對艱難形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正是在國家戰略作出重大調整的背景下,上海作為內地最大城市,義無反顧地承擔「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之重任。

  香港國安法已基本平息持續逾一年的修例風波。香港社會焦點轉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和穩經濟穩就業。上海同樣需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和穩經濟穩就業,上海市領導層卻能夠登高望遠籌謀上海在國家發展戰略調整中的新作用。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應當學習的。

  香港和上海各有特殊社會情形,制度安排也不相同,所以,兩個城市政府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穩經濟穩就業的政策措施不能簡單比較,政策措施的成效也不能簡單比較。然而,在戰略眼光上,是可以比較的。

  港應重點為國家服務

  坦率地說,特區政府忙於應付眼前問題,缺乏戰略思考。隨全球格局加速演變,國家相應調整戰略,香港必須思考三方面問題。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何跟隨國家戰略而有所調整?二是香港如何跟隨國家發展戰略調整和大灣區發展相應調整來制訂本地發展規劃或作相應部署?三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在國家戰略調整和大灣區發展調整中如何找到機會和應對挑戰?

  去年2月公布大灣區發展綱要時,尚無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也沒有調整國家發展戰略。那時,仍要求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因此,大灣區發展是以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整體不變為前提,爭取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提升大灣區地位。具體而言,大灣區發展綱要只講打造「高端產業集群」。而今,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求大灣區與長江區域經濟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內地各個區域經濟相配合,打造「高端產業鏈集群」。大灣區發展這一調整,要求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放眼全國、放眼本世紀中葉。

  香港長期崇尚自由市場,特區政府至今沒有建立關於香港中長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近些年,雖然列入了國家五年規劃,但是,香港部分內容顯然與內地的不相稱,太單薄,過於原則。

  如果特區不習慣講規劃,那麼,部署總歸需要吧!如果連中長期部署都不講,那麼,香港豈不是見步行步或者得過且過?這不符合當今世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大城市政府的普遍管治和施政之道。明年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就將開始實施,希望看到香港有大不同以往的規劃或部署。

  國家逐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要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調整定位,不能再在國家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金融市場之間左右逢源,而將是重點為國家服務,為「一帶一路」服務。

 
[责任编辑:蔣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