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心而论】晶苑生產口罩有感

2020-05-08
来源:香港商报

  昨日港股在24000點附近整固。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發難,提出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令大市原本有機會向上突破25000點的趨勢,突然出現逆轉,但恒指在23500點已見支持,後市除關注中美貿易問題之外,各國逐步重啟經濟及貨幣寬鬆政策對大市仍有支持。

  雖然大市出現調整,但較冷門的股份晶苑國際(2232)昨天表現不俗,收市報2.25元,上升13%,估計是因為晶苑是特區政府生產可重用口罩的生產商,但市場批評政府事前沒有公開生產商身份及沒有進行招標,質疑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具條件生產商不多

  其實,正值全球對口罩等防疫物品需求驟增及搶購的情況下,加上自1月份起已陸續出現物流輸送受阻問題,要解決物料供應、成本及產能問題,同時又要在短時間內生產700萬個可重用口罩,估計沒有太多生產商有條件應付。因此,大家質疑政府在選擇生產商上或涉及利益輸送問題,屬過敏反應。由於目前整個生產已經基本完成,特區政府可發放更多資訊,避免市場產生更多懷疑,增加透明度,這對生產商而言也是好事。

  雖然大家對晶苑集團的認識不多,但筆者早於集團在2017年上市時已與管理層見面,集團是一間具規模的成衣生產商,客戶大多是具品牌或全球銷量大的公司,包括迅銷及H&M等,集中在休閒服、牛仔褲的生產,每年生產牛仔褲達3億條。筆者當時粗略計算,集團每日生產牛仔褲數量達80萬條以上。集團在中國、越南、孟加拉、柬埔寨、斯里蘭卡設有廠房,相信在選擇物料供應及運輸物流上較具彈性,估計這也是被特區政府選為合作生產商的考慮因素之一。

  作為晶苑國際股東,對市場所說的利益輸送,又或按成本生產,相信不會太着意,相對於集團去年盈利1.52億美元而言,今次為香港市民生產口罩涉及的金額,實在是小數目;當然,為了應對疫情,若今次虧本數目不大,股東也會理解,或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可當作市場推廣費用。

  駿達資產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熊麗萍(筆者無持有上述股份逢周五刊出)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