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必信
香港電台英文節目《脈搏》(The Pulse) 英文記者唐若韞早前訪世衛,提及有關台灣的「世衛成員資格」,被各方斥為不恰當。該台另一個節目《左右紅藍綠》,近日又被通訊事務管理局點名並嚴重警告,內容「妖魔化」警方。較早前,又有很多人不滿意香港電台惡意嘲諷警方。種種情況反映,香港電台管理混亂,若不嚴正處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及通訊管理局便是失職。
不能豁免受監管
鑑於每次檢討香港電台節目,都有反對派團體以外界干預港台編採自主、損害言論和新聞自由抗辯,筆者要問:一、港台是否有自己所稱的所謂新聞「專業」?二、在新聞自由的原則下,是否一定不可以被政府或者其他機構質問、調查甚至處分?三、港台邀請的嘉賓言論,是否不受監管?是否可以邀請嘉賓在節目發放仇恨文化和禍害下一代的信息?
筆者發現,香港電台記者訪問世衛關於台灣涉失實報道後,港台網頁的英文報道說:「世衛好像裝作聽不見」及「十秒鐘後才聽見」等。港台未曾與世衛澄清就作出指控,如此一面之詞、斷章取義的採訪手段,背後目的一目了然。
香港電台多個節目都巧妙策劃「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有意無意加深市民的不滿。議題設定是「立場先行」、「未審先判」的偏頗報道,再設計對白或邀請合適人選作主持或嘉賓,以表達反政府及醜化內地為主題的編輯與採訪路向。港台長期部署加深社會的對立面,動機為何?
今年是省港大罷工95周年。1925年,因應省港大罷工,香港政府成立新聞檢查處,審查中文報紙內容。無論是1928年誕生的香港電台或1922年誕生的英國廣播公司(BBC),都不能以言論自由為由而豁免受監管。英國政府也有對英國廣播公司作出獨立調查和懲罰的案例。
2003年,英國政府就英國廣播公司一集節目播出後,科學家大衛·凱利 (David Kelly) 「自殺」身亡,委託檢察官赫頓(Hutton)作出獨立調查。2004年發表的《赫頓報告》(Hutton Inquiry)中,英國廣播公司受到嚴厲批評,高層被指責對新聞處理不當。總裁和理事會先後辭職,整個董事局要改組。
期待再開公眾諮詢會
筆者亦想起2006年6月,商台《架勢堂》節目舉行網上投票「我最想非禮的香港女藝人」選舉。事後廣播事務管理局收到196宗投訴,平機會亦收到一宗市民投訴。商台事後發出公告,宣布《架勢堂》節目停播兩個月,同時將節目監製及主持人森美和小儀停薪留職兩個月。公告發出後,爭論不休,意見呈正反兩極。有人認為懲罰不足,有森美和阮小儀的支持者發起網上簽名運動聲援,在10天內收得25000個留言。然而,簽名及支持都保不住過失,森美亦因此失去大家樂廣告和中大教席。
上述兩個例子正正反映,不能用言論自由而豁免受監管,有錯就要改!香港電台說自己專業,享受新聞自由,政府不能干預,只是一廂情願。
留意到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日前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撥款條例草案》時,提到港台製作成本高昂,網頁瀏覽率下跌,收視率又偏低;旗下節目有偏離約章之嫌,認為廣播處長梁家榮未能督導下屬,提升僱員對國家及「一國兩制」的了解,又未能培養下屬對公民及國民的身份認同,指責梁家榮是管理失敗,建議港台應該進行檢討及削減港台開支。筆者十分認同葉劉淑儀的提議。
翻查紀錄,香港電台對上一次公眾諮詢會是2012年12月14日。當天出席的市民責備香港電台節目不持平,自該次之後,香港電台迴避不再舉辦公開諮詢會,似乎一切並非偶然。筆者建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邱局長應盡快敦促香港電台舉辦公眾諮詢會讓市民發言,高官亦應該出席,就香港電台經常濫用新聞自由違反《香港電台約章》諮詢市民意見。
政府同時應該檢討香港電台運作,削減開支,從而有效地運用香港人的公共資源。筆者建議審計局、通訊管理局及商務經濟及發展局應該對香港電台每周製作的累計政治節目時數及預算作出統計及監管,令香港電台成為真正服務香港人的電台。
密切期待港台再開公眾諮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