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拉贝先生瞻仰祖父约翰·拉贝先生的雕像
吴德风/文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疫情只是暂时肆虐,友谊却可以天长地久。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一句古老的德意志谚语,把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永远记录在中德交往的历史长河中,温暖了中德人民。这一场守望相助,历经三代人,跨越了82年。拉贝,德国人。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奋不顾身阻止暴行,保护25万中国人免遭屠戮。海正药业,浙江著名药企。毫不相干的两个名字,因为疫情,连接在了一起:拉贝后人写信求药,海正4倍寄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国际社会命运与共,多一些这样的守望互助,我们才能早日战胜疫情。
“我想大家都知道,82年前,1937年底1938年初,侵华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有一个叫约翰·拉贝的德国人,他召集一群正直的国际友人在南京成立了安全区,这个安全区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4月1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做客央视新闻新媒体《共同战“疫”》节目,与在德国的留学生代表交流,介绍当地的疫情形势。
吴恳讲述了这样一场跨越82年的“守望相助”,事件的主角之一托马斯·拉贝,就是中国人都熟知的约翰·拉贝先生的孙子。在目前全球的抗疫奋战当中,身为医生的托马斯·拉贝向中国发出求援信,而浙江药企得知此事后决定免费赠药。
“3月中旬,拉贝先生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来信求援,他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的大夫,说现在需要一种药品,除了救自己和家人,也想救他的患者,这个药品是由中国生产的,”吴恳介绍,收到托马斯·拉贝的求援信后,他迅速与国内联系,很快找到了生产这种药品的浙江的一家医药企业,得知这个消息后这家企业决定免费赠送抗疫药品,“这批药品昨天已飞抵法兰克福,顺利送抵拉贝的手上。”
时隔82年,守望相助的传统得以延续,吴恳在节目中感慨:此次疫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大家勠力同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他被称为“中国辛德勒”“南京好人”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尊约翰·拉贝头戴钢盔、写日记的雕像,其所著《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约翰·拉贝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国际友人之一,他被称为“中国辛德勒”、“南京好人”。拉贝是一位生于汉堡的德国商人,当时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留守南京,和其他数位国际友人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负责人,当年安全区曾收容解救超过20万中国难民。
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同时具有“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等身份,他在德国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曾说,要避免战争,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是德国人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
托马斯·拉贝曾经把《拉贝日记》的复印件赠给中国和日本驻德国大使馆,供两国历史学家研究使用。他一直希望利用自己“南京荣誉市民”、“中国近现代史客座教授”、拉贝嫡孙等身份,促成南京和广岛这两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推动中日民族和解。他本人也写过一本书,描写其祖父在南京的经历。去年,江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柏林国家大剧院开始欧洲首演时,托马斯·拉贝也亲临观看,现场他激动地说:“我代表拉贝家族每个成员对剧组表示深深的感谢”。
“是那位在自己的住所收留了600多位中国难民、在南京安全区挽救了20多万中国人生命的拉贝先生的后代么?如果是,怎么帮都不过分!”很多观众、网友在看完节目第一时间先确认:这位托马斯·拉贝先生的祖父就是那位写《拉贝日记》的拉贝先生吗?当得知“对!就是那个拉贝”时,很多网友泪目了:“这个忙咱中国人必须帮。”“谢谢曾经的帮助,感恩,愿你们平安健康。”“不止一次听过拉贝先生的事迹,救了二十多万国人的生命,怎么回报都不为过。”“你待我以诚,岂敢相负。”“大国担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这不是滴水之恩,20多万同胞的生命啊,愿早日战胜疫情”。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厅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这是约翰·拉贝先生的铭言。作为他的嫡孙,托马斯·拉贝先生也曾说过:“无论在多么黑暗的时刻,都一定会看到人性的光辉。”“自己一个人好不是好,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勇敢地为别人挺身而出永远都是值得的。我爷爷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网友感慨: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也不能忘却当年那些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善举,时隔82年,我们都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守望相助”的力量。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中德双方在疫情防控、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一直积极开展合作。节目中,吴恳提到一个细节,让很多网友十分感动。
你待我以诚,岂敢相负
据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拉贝的家乡德国,截至4月6日12时,已有超过10万例确诊病例。
中国支持 ,感动德国民众。吴恳说,疫情发生以来,中德互帮互助、携手战疫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国疫情暴发初期,德国向中国援助了医疗物资,也派出专家赴武汉进行科研合作。
后来,德国的海因斯贝格县成为疫情“重灾区”,有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和中资企业自发向这里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县长告诉吴恳,这里的居民非常感动,根本没有想过会有来自中国的援助,因为当时中国国内疫情也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中国人的善良打动了这里的25万人民。
海正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国平介绍,3月21日,企业收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物资保障组的调运单。拉贝先生求援十盒药,也就是十人份的量,“我们自行把捐赠量增加到40盒,同时在药品的包装盒里面增加了英文说明书以及中国的临床数据,希望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药准备好了,怎么寄到德国?最大的困难在运输环节。在工信部、浙江省政府等各部门帮助下,中国驻德使馆联系上汉莎货运,他们有一趟飞机从上海直飞德国。药品搭乘班机,很快交到了托马斯·拉贝先生手上。对于中国提供的及时援助,他表示感谢。
这到底是什么药?不少市民好奇。答案是,法匹拉韦。这“法匹拉韦”啥来头?法匹拉韦是新型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抑制剂,属于广谱抗流感病毒药物,除流感病毒外,该药还对多种RNA病毒展现出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比如埃博拉病毒、沙粒病毒、布尼亚病毒、狂犬病毒等。
法匹拉韦能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吗?目前法匹拉韦对于新冠肺炎的研究仅属于试验性用药,国内只有很小一部分患者使用过,其治疗效果还需等待进一步的试验验证。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法匹拉韦能够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NCP)感染的细胞病毒核酸载量,能够有效抑制感染上清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中国人民永远记住拉贝先生
中华民族是个“知恩图报”的民族。80多年前的出手相救,我们从未忘却。
中国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感谢拉贝。1938年2月,拉贝乘船返回德国,由于发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拉贝受到了德国当局的威胁。失去工作的拉贝,只能靠变卖家当为生。到了最后,一家人只能够靠喝汤度日,到了饿死的边缘。
拉贝的处境传到了中国,那些曾经被拉贝救助过的人们,纷纷慷慨解囊,竭尽全力回报。他们集体募捐了1亿元,换成2000美元寄到德国,还节衣缩食买来奶粉、香肠等食品,通过各种渠道送到拉贝手中。
托马斯.拉贝说,这2000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那些食品更为珍贵,因为二战后的柏林,根本无法购买到生活用品。这些钱和食品,支撑拉贝家庭走过最困难的岁月。如今疫情当前,他最先想到的是向中国求援,“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帮助我们。”
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沃尔弗拉姆·维克特的父亲是德国前驻华大使埃尔温·维克特,曾为《拉贝日记》的出版牵线搭桥。沃尔弗拉姆说,拉贝“在那样艰难的时刻,展现出了那样的勇气”,这种精神感染了许多人。
托马斯·旺格勒12年前入职西门子公司。2009年,他曾观看中德合拍电影《拉贝日记》。“我为拉贝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打动,残酷战争中仍有那样的人性光辉。”
旺格勒从西门子公司档案馆中查看了有关拉贝的故事。他说,西门子档案馆中至今仍存有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救助过的部分中国人名单,“620个人名,用蓝色墨水书写”,“人们熟悉二战时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华人方宇在电影《拉贝日记》中饰演拉贝的中国助手韩先生。方宇说,他当时看过剧本后又找到了《拉贝日记》的历史资料,“我真的十分感激一个德国人能够为中国人做这么多贡献,挽救这么多人的生命”。“从电影中的角色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战乱时代,拉贝为挽救中国人的生命所迸发出的伟大人性。”方宇说。
在中国疫情最为严重时期,我们收到来自世界各地送来的紧急物资,就算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却还是在同一个天地之中。我们在友国的帮助下,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暂时性取得了“抗疫胜利”。在灾难中,跨越了种族,跨越了山川,跨越了不同背景文化,在危难关头团结一致。让中国在物资缺乏危难关头,找到了一丝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