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官員指CPI前高後低 全年物價將在合理區間

2020-03-2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今年以來,CPI同比增速連續兩個月「破5」,豬肉價格成為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動力」。國家發改委一級巡視員彭紹宗昨日指出,在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生豬產能穩步恢復的情況下,豬肉供應將得到改善,豬肉價格也會隨之回落,預計今年CPI會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全年物價運行總體將保持在合理區間。

  分析認為,疫情是價格的雙刃劍,目前看來豬通脹的後續影響已經逐步褪去,隨?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CPI方面拐點已經出現。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豬肉價格已連續回落

  彭紹宗表示,2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5.2%,較高的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很大。近一個多月以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家發改委加大豬肉市場調控力度,做好保供穩價工作,豬肉價格從比較高的水平連續有一些回落。

  彭紹宗指,在監測的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貿市場,以精瘦肉這個品種為例,平均零售價格到18日已降到了每斤32.21元,比2月中旬的最高點34.63元下降超2元。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3月生產企業的基本復工和內地疫情的好轉,鮮菜、糧食等食品供給會逐漸補充,供需缺口收窄,價格波動會逐漸恢復正常。

  潘向東並稱,由於生豬養殖周期比較長,疫情對豬肉價格影響會有持續。目前豬肉供需缺口仍然巨大,疫情導致了養殖戶補欄受阻,仔豬和母豬調運困難,價格飆升,這亦會影響到4-5個月之後的豬肉價格。

  國盛證券預計,3月食品供需矛盾將略有緩解,但疫情影響的完全消失可能要到二季度; 豬肉價格下行拐點最快可能要到 6-8 月;而在病蟲害、全球變暖等威脅下,年中之後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可能漲價,不過對 CPI 影響將弱於豬周期。

  復工復產有效穩物價

  繼放出21萬噸冷凍肉後,中央近日發布16條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而針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豬生產造成的疊加影響,在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多部門表示將進一步採取相應措施來扶持生豬養殖領域。

  分析認為,隨着物流改善,農產品漲價壓力有望減輕,而加快推動復工復產,是實現穩物價的最有效手段。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疫情是價格的雙刃劍。在疫情期間,疫情既會帶來通脹風險,也會引起通縮壓力。其中,通脹風險主要體現在和醫療保健相關產品之上;通縮壓力則主要表現於大宗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之中。從CPI來看,非典結束之後的2003年下半年,畜肉、糧食和生活用品價格不約而同出現上漲。雖然目前中國糧食庫存較2003年顯著提高,糧價上漲壓力有限,但疫情可能使生豬補欄節奏放緩,拉長豬肉價格高位運行的時間。

  潘向東告訴記者,蔬菜、水果等食品供給收縮導致的漲價,由於自身生長周期比較短,一般不會形成持續的價格上漲,但豬肉巨大的供需缺口導致的價格上漲則很難短時間平抑。

  對於目前物價上漲,尤其是如何平抑豬肉價格上漲,潘向東認為可以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如融資政策、財政政策等去大力扶持養豬行業,而目前避免價格持續高漲最好辦法是儘快恢復產能,調動養殖企業復產的積極性,這需要地方政府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

  「結構性引起的物價上漲,最好是通過定向財政、行政措施去解決,並採用靈活審慎的策略。」潘向東對記者說。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