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商場 購買衣服。 新華社
作為國民經濟「三駕馬車」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消費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昨日表示,疫情對消費短期影響較大,但中期將趨於平緩。為刺激消費,中國近期密集出手,中央地方共同發力。
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近日聯合發文提出19條硬舉措促消費,地方政府更是各出「奇招」,連推消費券、促銷活動等措施。專家稱,長遠的促消費擴內需,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持久戰」。隨?內地疫情的全面好轉,社會消費的「暖春」料將到來。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疫情不會改變
消費長期穩定
如果要說此次疫情受影響較大的行業,那麼消費行業首當其衝。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48476億元,下降18.9%。
王斌昨日稱,隨?國家和地方出台促進消費回補政策落地,後期消費會逐步恢復,疫情不會改變中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
針對如何擴大消費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表示,將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消費工作:第一,全力保障吃穿用基本消費;第二,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升級消費;第三,重振文旅和餐飲消費;第四,擴容提質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第五,全面推廣健康消費;第六,?力釋放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消費潛力。
中央地方合力促消費
隨着內地疫情漸趨平復,讓經濟儘快復蘇,刺激居民消費成了重要途徑。最近,從中央各部委到地方政府,都紛紛出台措施刺激消費、穩定市場。
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從六方面提出19條硬舉措。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提及的「智能+」消費生態體系是一種全新的消費服務模式。
與之相對應的, 多個地方政府打出促進消費「組合拳」。如多地發出倡議領導幹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渡過難關,一些省部級幹部率先垂范,帶頭「打卡」當地特色名吃。
此外,近期地方政府促消費「大招」中除了帶頭消費,還有購車補貼。專家預計,還有其他地方政府可能跟進,汽車消費有望迎來小高峰。
王斌昨日亦稱,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提出促進汽車、家具、家電等重點商品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支持引導各地制定獎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電子產品以舊換新。
收入分配改革是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受疫情所阻的線下消費,多地政府向居民發放消費券。如江蘇省南京市提出將發放總額達3.18億元的消費券,山東濟南宣布將推出2000萬元消費券拉動文旅消費;浙江則醞釀推出總價達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1億元的文旅消費大紅包,杭州、寧波、舟山、建德等市已有所動作。
分析認為,通過消費券及其他補貼形式,可以對經濟起到短期刺激作用,從而有利於後疫情時代經濟的儘快恢復。但長期來看,儘快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才是關鍵。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暢告訴記者,發放「消費券」的好處是可以設定用途,對特定行業形成拉動,刺激特定行業的消費回補,並且在總量上能夠實現消費回升。
「『消費券』還可以設定使用範圍,特別是發放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群體,通過提供補貼,彌補因疫情影響導致的收入下滑,保障基本生活。」楊暢稱。
事實上,發行「消費券」形成消費回補的循環,並非獨創,而是國際通用的做法,內地在消費券發放上已有先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2008年12月四川成都率先探索「消費券」。隨後,杭州市在2009年1月和3月連續兩次發放消費券。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認為,消費券是非常時期採取的特殊手段,其意義更多體現在對消費市場低迷與企業經營困難等燃眉之急的緩解上。但消費券不宜頻繁發放,應警惕其潛在風險。至於長遠的促消費擴內需,僅靠發放消費券尚且不夠,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持久戰」。
28部門聯合開展消費扶貧
【香港商報网訊】國家發展改革委昨日表示,為持續釋放消費扶貧政策紅利,28個部門聯合開展2020年消費扶貧專項行動。
據介紹,消費扶貧專項行動將整合28個部門的政策、資金、項目資源,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支持貧困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農產品銷售和旅遊消費帶來的不利影響。專項行動期間,將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等各方力量,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強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網點建設,支持貧困地區參加各類產銷對接活動;通過支持貧困地區建立生產基地、實施文化旅遊提升工程等,提升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
據統計,2019年,東部地區直接採購和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483億元,中央單位直接採購和幫助定點扶貧縣銷售農產品154億元,引導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超過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