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中央政治局昨日判斷:目前全國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拐點尚未到來。而本港昨日無新增確診患者。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卻持續擴大,韓國單日新增病例便急飆百宗,連同日本、新加坡在內,相關國家的累積個案已經超越香港,而伊朗在突然傳出兩宗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後,短短數日內確診病例居然增至18宗……不必諱言,新冠肺炎的國際大流行風險,似乎愈來愈高。
2003年沙士一役,為內地和香港帶來慘痛一課,人們至今猶有餘悸,所以在應對今次新冠肺炎,兩地不單經驗豐富,防疫意識亦較高,很早已嚴陣以待;相對來說,其他地方的處理卻顯得不夠嚴謹、不夠重視,民眾亦未做足個人衛生管理。好像韓國那名「1傳144」(暫時數字)的「超級傳播者」,即使發燒仍不自我隔離和盡快求醫,便導致當地陷入大規模的社區爆發。「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日本當局的檢疫隔離工作無疑令人失望;其中,美國包機接回乘客裏面涉及廿多名確診患者,更難免對當地防控疫情帶來威脅。而伊朗遲至患者死亡才告確診,還透視有地方可能並無對肺炎病人進行新冠病毒測試,故此更遑論在懷疑階段已將相關緊密接觸者隔離。一些發展較落後的地區,尚恐醫院不足或缺乏測試試劑,有指甚至嫌測試昂貴乾脆不做;換言之,實不排除有患者已在全球各個角落隱伏兼播毒,當中愈貧窮的地方則愈高危,因未必有能力將病人治好及防範疫情擴散。
內地學者日前指,新冠病毒或跟流感一樣,長期於人間存在,這說法實不排除一語成讖。有鑒於疫情全球化這隻黑天鵝可能成真,香港誠應積極地作出前瞻針對部署,好好適應這個新形勢,想方設法將疫情對公眾健康以至經濟的損害降至最低,由短期到中長期的影響皆然。畢竟,中國內地、日本、韓國分別為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二大經濟體,單是早前內地停廠休業已嚴重打亂全球生產鏈;香港經貿人脈關係既與外界高度接軌,須面對的風險肯定較一般地區更大,特別是我們總不能夠畫地為牢,永遠關起大門。一旦全球疫情鬧大進而動搖全球經濟,香港如何將防疫工作焦點,延伸至防止衰退及保證民生之上呢?若然各項物資供應因此倍加緊絀,香港又怎進一步確保市民在口罩以至糧食等基礎需要上得以滿足,至少不致陷入恐慌?凡此種種,均須未雨綢繆。
特首林鄭月娥加碼至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昨日順利在立法會財委會獲得通過。雖然300億元說少不少、說多不多,但政策方向肯定正確,非但有助紓解民困、紓緩商界經營壓力,發揮及時雨功能,其中資助本地設立口罩生產線和研究製造可重用口罩等,還有助減輕本港以至世界對口罩的需求壓力。至於下星期發表的財政預算案,着眼點絕對須要站得更高、更加宏闊,在抗疫同時,須對經濟發展、民生保障做出更有前瞻性、針對性的部署,從而引領香港渡過疫情難關,以及應對疫情過後或與疫症共存的新時期,各界均對此引頸以待。唯有早作預案,做好最壞打算,香港才更有條件迎接疫情及未來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