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陰霾下,港股新春復市開出黑盤,全日暴瀉近800點。的確,疫情除了威脅市民健康,還會打擊消費市道、損害經濟信心,尤其香港剛剛經歷了7個多月的暴亂,新一輪倒閉潮、裁員潮恐怕比早前所想嚴重得多。
本港昨新增2宗初步呈陽性結果的新型肺炎個案,惟慶幸的是,至今全數皆屬境外傳入個案,尚未出現本地傳染情況。縱然如此,社會上已出現一定恐慌,最明顯莫如搶購口罩,而且網上網下謠言不斷,凡此種種都反映公眾人心惶惶,市民也明顯減少外出,許多活動亦告停止,這無可避免會拖累本地消費與經濟。不單內需大減,旅遊相關行業更恐冰封。對比沙士時期,香港擔心淪為疫埠,旅客因此不敢來港;現在,寧緊莫鬆的局部封關已經啟動,內地並暫停發出個人遊簽注,意味來港旅客肯定大幅減少。眾所周知,內地客是香港旅遊業的重大支柱,所佔訪港旅客比例高近八成,其在港消費開支總額佔比亦然;雖然,受累疫情肆虐,來港內地客已經大減,但在上述措施下,本港旅遊業肯定雪上加霜。必須留意,2003年前未有自由行措施,當年旅遊業對香港的經濟及就業貢獻尚不太大,譬如當年從事零售、飲食、酒店業的人口便僅約42萬人,而到去年則已提供約55萬職位,更額外帶來多達13萬飯碗;換言之,今非昔比,現時香港所遇經濟及就業衝擊,必然比沙士時嚴峻得多。特別是,早前的暴亂已令香港墜入衰退,去年第三季GDP急跌2.9%,預料第四季及最新今季跌幅,相信亦難許樂觀。此前,許多商舖已意興闌珊,預告新春後可能結業,當中即使部分仍處觀望態度,但有鑒新疫情挑戰,只怕倒閉潮、裁員潮勢必更加兇狠。
要保住經濟、保住飯碗,第一步必須止住疫情,嚴防在港失控擴散,否則後果必然不堪設想。值得肯定的是,受惠政府及醫護人員的群策群力,隔離措施有效防範傳入疫症流入社區,而廣大市民的高度衛生意識,也令疫症無法在人群之間廣泛傳染。未來縱不排除會有個別本地感染個案,但相信社區大爆發的風險還是可控。可惜,有人卻趁機進行政治炒作,畢竟「沒有最緊,只有更緊」,寧緊莫鬆政策總有進一步收緊空間,惟當中有否需要一緊到底,以至實施全面封關、甚而又再祭出「三罷」?當中應否考慮對經濟、對就業、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保住市民健康,固然是第一位,不過不代表要完全不顧保經濟、保飯碗,更莫說全面封關可能阻礙必需品的供給。任何措施的推行必須深思熟慮,全面平衡箇中得失利弊。暴徒訴諸堵路、縱火、放炸彈等違法暴力手段,與其說為了爭取訴求,不如說是一種政治操作,旨在繼續挑動市民對政府及對內地的矛盾對立。為何不能和平理性地探討公共政策和表達意見?始終,違法暴力解決不了問題,而只會製造更多問題,包括令社會添煩添亂,對疫情防控注定幫倒忙;於此極之嚴峻的危急時刻,更顯得暴徒暴行的可憎與可恨。始終,經過沙士一役,大家都累積了抗疫經驗;只要大家擱置爭議、齊心打好抗疫戰,必可更好保住市民健康,保住經濟、保住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