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家聰
最近本港局勢雖然稍為緩和,但零售、餐飲等的結業呼聲仍此起彼落。敝欄曾指,在GDP中,批發、零售加起來才佔不到半成,而住宿及膳食服務(下稱「酒店餐飲」)更只佔3.4%。以數論數,即使整個零售、酒店、餐飲業消失了,GDP亦少不到一成,就算再進一步計及有機會受牽連的水電煤和運輸等亦有限,故指結業潮影響有限。
之後坊間有指,這些行業僱用的從業員可非少數,由他們失業所再帶來的影響未必小。哈,這聽起來倒有點道理,今文又來看看數據。從1996年有分項紀錄起,本港的酒店餐飲和零售銷售這兩個行業的就業人數均佔約一成;當中酒店、餐飲分別佔1.5%和8.5%。這些佔比從2003年推自由行起到2014年「佔中」為止,兩者俱稍為上升1%;而打後6年至今則回落至約海嘯後水平。首先比例變化不大,其次則不是去年才變。這清楚顯示,整個行業的用人其實大致穩定,縱有些微上落亦跟整體旅客較為相關。
再看失業率。從過往三輪失業率上升周期所見,酒店餐飲可高出整體的由3%至8%不等。這是行業本質多於今次個別事件因素。至於零售失業率則從來較整體稍高,但即使衰退下亦不高出很多,其一主因也跟其行業性質有關:零售從業員多是銷售員,此等技能行頭甚闊,轉到非零售行業續作銷售員不困難,故逆境時不見失業率大升。
由於酒店餐飲只佔就業人口一成,故即使沙士時失業率升了13%,亦只推高整體約1.3%;零售的更少(<1%)。由此可見,亞洲金融風暴後本港失業率頭尾累升逾6%,但這兩個行業的「貢獻」約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是其他服務業,尤其專業界別類。這個劃分迄今仍然適用:去年這些行業的失業率累升1.8%,而整體的則累升0.6%。
佔不夠一成GDP的幾個行業能解釋三分之一的失業率變動,可見影響倒算不小,可幸其餘的就業部分似未有大礙。
facebook.com/kachung.law.988
lawkachu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