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回歸產生示範效應 中概股醞釀來港上市潮

2020-01-13
来源:香港商报

 

  科網巨頭阿里巴巴(9988)去年11月底成功回港二次上市,上周五收市報218元,比招股價176元升了23.8%。兩個月不到,有這個漲幅,應算成績十分出眾。這令一眾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心動回歸。據了解,包括網易(NTES.US)、攜程(TCOM.US)及百度(BIDU.US)均蠢蠢欲動。市場憧憬阿里能引發中概股回歸潮,2020年港股市場值得期待。

  香港商報記者 邱媛媛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回歸港股,籌資1012億港元,問鼎去年港股市場最大的新股集資上市(IPO),也開啟中概股第二上市新紀元。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當時表示:「既然阿里巴巴能夠回港第二上市,沒有理由不相信其他中概股公司都會陸續回港。」

  果然,在2020年剛開始,就傳出網上旅行社攜程、門戶網站網易與港交所正討論上市事宜,隨後搜尋器巨頭百度亦傳出就回港二次上市進行內部評估,並已接觸部分香港金融機構,其上市步伐可能比攜程及網易更快。

  可能在美國面臨制裁

  中概股回歸已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熱門話題,阿里巴巴功不可沒,其股價強勢,市值已漲至超過4.67萬億元,超越騰訊(700)成為市值最大港股,為中概股回港上市開了好頭。

  當然,中概股們回歸也有眾多原因。首先,中概股在美國股市上市,由於海外投資者對中概股公司在內地的營運情況了解有限,股份市價未必能充分反映其估值,而回歸香港上市就代表企業估值有機會被重新評估,特別是有內地及香港投資者追捧,市場承接力更強,從阿里巴巴回歸港股後,持續強勢便可見一斑。

  其次,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持續影響環球經濟,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表示,中美兩國之間戰略上博弈態勢已經非常明顯,雖然貿易談判首階段協議可能達成,但美國遏制中國的動作不會停止,因此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可能面臨被美國制裁的風險,而回港第二上市或許是分散風險好方法。此外,對於企業而言,二次上市可以多一個融資地方,股東基礎可以進一步擴大。

  回歸切勿過急

  目前來看,在美股上市的內地企業近200家,符合港交所第二上市要求的約為30家。其中,京東(JD.US)、百度、陌陌(MOMO.US)、Bilibili(BILI.US)、51job(JOBS.US)等均符合該要求。早前港交所市場主管姚嘉仁向媒體透露,近期中概股到香港第二上市的查詢明顯增加。匯業證券財經研究部主管熊麗萍表示,雖然阿里巴巴成功回港上市,大大增加其他中概股回歸的興趣,但也不可操之過急,因為這些中概股的集資額都不小,若一下子蜂擁而至,市場未必會那麼容易消化,對於企業來說未必是好事。

  繼阿里巴巴之後,哪一家中概股會率先登陸港股?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相信,那些營收較高、表現較好的中概股可能較快回歸,但這也需要市場給予時間等待。

  卓佳商務部董事總經理鍾絳虹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亦表示,一般新股發行若勢頭良好,就會吸引同類公司,估計今明兩年仍有公司以同類方式在港上市。但即使中概股市值符合條件,亦未必馬上回港上市,一方面因為來港上市籌備需時,二是企業要考慮經營環境問題。

  熊麗萍也認為現時新經濟板塊是市場焦點,受人追捧,中概股在這時回歸具備天時地利。但長遠來說,公司業務模式如何,有無新增長動力才是投資者會否繼續追捧的關鍵。她指出,中概股初期上市或較受市場歡迎,但若同類的公司較多,市場選擇多,那麼不一定每一隻中概股都能得到市場認可。

  豐富港股上市品種

  中概股回歸毫無疑問對香港市場有巨大的提振作用。香港在過去的一年IPO募集總額3155億元,一隻阿里巴巴便貢獻超過三成,並協助香港在全球IPO市場蟬聯第一位,可見中概股對港股市場來說意義重大。而綜合市場看法,相信2020年香港IPO市場會因中概股回歸而繼續活躍。

  楊玉川指,香港股市比較大的缺陷是科創成分不太高,過去以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佔比較高,而目前許多中概股都是科創相關的,若中概股回歸將豐富港股上市品種,提升港股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擴大市場交易量,以往科技公司佔比不高的現象有望得到緩解,令板塊發展更均衡。

  港交所對於這些潛在的中概股也是志在必得。高盛日前發表報告引述港交所管理層稱,其目標是吸引40至50家發行ADR(美國預託證券)的中資企業來港第二上市。現時約有200隻新股排隊上市,港交所認為阿里巴巴第二上市是成功的,希望吸引更多公司仿效。

  中概股在資本市場經歷不少風風雨雨,阿里巴巴來港第二上市給所有中概股開了好頭,可以期待中概股回歸在短中期將成為一種趨勢。

  中概股歸來 港股會是首選嗎?

  【香港商報网訊】中概股回歸,不論是港股,還是A股都有意將其招攬。香港曾因不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而與阿里巴巴(9988)失之交臂,雖然現時港股市場更加包容及開放,但相較於A股市場,港股競爭優勢還有嗎?

  2018年港交所(388)實施上市條例改革,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並允許同股不同權和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在港上市,香港IPO市場逐漸走向更多元化、更具活力的道路。

  而港交所也在努力朝去年初提出的《戰略規劃2019-2021》目標邁進,「立足中國,連接全球,擁抱科技」正在更深入展開布局,其中「擁抱科技」不僅在於軟硬件升級,而是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乃至新經濟來港上市,從而擴展港交所的影響力。

  香港具國際化市場化優勢

  因現在香港社會局勢不確定,有人憂慮香港金融市場還行嗎?短期社會局勢動蕩無疑拖累港股的吸引力,中概股若考慮回歸也要考慮安全性。對此,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網誌中回答道,香港未來十年肯定行。事實也證明,在持續半年多的修例風波中,香港金融市場依然表現穩定,未見大規模走資現象,展現出良好韌性。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表示,相較於內地市場,香港市場機制更具市場化,而內地現時只有上交所科創板實行註冊制。且相對來講內地的行政管制程度較高,人民幣亦有外匯管制等問題,對中概股來說這些也是其考慮的問題。

  匯業證券財經研究部主管熊麗萍表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市場,國際資金在此買賣較為自由,限制較少並且相對來說較為規範,這對尋求第二上市的中概股吸引力也較大。雖然說內地現在市場開放了,有許多國際性指數等等,但第二上市對其來說是新興事物。她相信若中概股回歸或會先來香港試水。

  匯業證券財經研究部主管 熊麗萍

  現時新經濟板塊是市場焦點,中概股在這時回歸是天時地利,但長遠來說,公司的業務模式如何,有無新增長動力才是投資者會否繼續追捧的關鍵。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那些營收較高、表現較好的中概股可能較快回歸,但這也需要市場給予時間等待。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中美兩國之間戰略上的博弈態勢已經非常明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面臨被美國金融市場制裁的風險,而來港作第二上市或許是很好的分散風險的做法。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