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日本材料供應商受益中國5G

2019-12-12
來源:網易科技

  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隨着華為和中國政府大舉押注5G,日本的一些不知名的材料供應商將從中獲利。  

 

  圖:據高盛稱,到2025年,中國在5G領域的投資預計將超過1500億美元。

  11月下旬的一天,十幾名身穿黑色西裝的日本商人齊聚東京,聽華為高管講述一個新生的利潤豐厚的行業:5G。華為董事長梁華告訴他們,中國正在以多快的速度部署閃電般的5G網絡(遠遠早于計划),涉及的商機究竟有多大。

  在來自富士膠片、索尼和三菱重工等企業和高校的高管們和研究人員面前,梁華拋出了一連串令人瞠目的數字,並承諾“與日本合作進一步發展我們的供應鏈”。

  中國將在5G市場上超越美國,也將從日本那里獲得很多好處。反過來,日本供應商們也將在中美競爭中抓住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

  華為已經穩步地將采購工作轉移到其他地方,日本已經從中受益。梁華表示,今年1月至9月,華為在日本共計投資了7800億日元(約合72億美元)——比去年多600億日元——並暗示未來還會有更多投資。

  就日本供應商而言,它們正在提高產量,為即將到來的5G熱潮做准備。它們很多都是默默無名的企業,但它們所提供的材料和零部件對于華為等大品牌而言不可或缺。

  德山公司(Tokuyama)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成立于1918年,控制着全球75%的高純度氮化鋁市場。氮化鋁是用于防止半導體過熱的散熱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對其位于日本南部的一家主要工廠進行擴建,以期在明年4月能夠將產能提高40%。

  德山總經理Yoshiyuki Yamamoto正寄望于市場需求的激增,尤其是來自數據中心的需求。“5G將增加數據消耗,”他說道,“因此,業界對半導體和散熱材料的需求將會增加。”

  事實上,他認為5G只是一個更大的訂單熱潮的開始。畢竟,從汽車到空調,所有東西都將配備芯片,支持聯網。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1067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8.2%。

  Furuya Metal是日本的另一家小眾供應商。世界上90%的銥化合物都產自該公司,中國京東方、韓國三星電子和LG電子出產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的磷光材料少不了該類材料。

  主流智能手機制造商已經紛紛采用了高分辨率的OLED面板,據Furuya Metal主管Kazuo Oishi預測,得益于超快的5G視頻串流,這種屏幕將會變得更受歡迎。他表示,“過去一年,公司銷售額取得了大幅的增長。”

  該公司沒有提供詳細的數據,但它表示,包括銥化合物在內的化工產品銷售額較2017財年增長了一倍。

  日本券商SBI高級分析师Masami Sawato表示,在為國內曾輝煌一時的芯片、顯示器和成品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提供服務期間,日本材料供應商們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專業技能。“如今,終端產品正被來自中國和韓國的產品所取代,但關鍵材料仍在日本。”

  該分析师補充稱,今年日韓之間的外交爭端更加突顯了“日本供應商的主導地位”。由于來自日本的進口材料受限制,韓國只能倉促應對,聲稱要投入近8.5億美元,以期在國內自主開發生產關鍵的半導體材料。

  日本政府對光敏阻劑、氟化氫和氟化聚酰胺的出口限制已對一些國內企業造成了傷害,但德山公司的山本和其他的一些人表示,這對他們的業務幾乎沒有影響,而且動蕩已經有所緩解。

外媒:華為和中國5G突進,日本關鍵材料商大賺

  太陽誘電供應多層陶瓷電容器(左),德山則供應氮化鋁

  日本零部件制造商也准備從中國對5G的投資中獲益。

  村田制造所總裁Tsuneo Murata最近在接受《日經亞洲評論》采訪時表示, 5G基站產品“需求高于預期”。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多層陶瓷電容器(以下簡稱“MLCC”)供應商,該材料是存儲和釋放電力的微小組件,用以確保電信設備中電力的平穩流動。

  排在村田和三星之後的第三大MLCC制造商太陽誘電(Taiyo Yuden)已投資100億日元來提高產能。今年3月,該公司開設了第三家MLCC工廠,目前正在建設另一家工廠,將于明年春季投產。

  “過去幾年,我們每年都以10%的增速提高產能。” 太陽誘電的技術營銷經理Mike Tanahashi表示,“但我們仍然擔心,隨着市場需求預計將會大幅增長,我們可能會無法供應足夠的MLCC。”

  據該公司稱,在過去的8年里,用于智能手機的電容器數量幾乎翻了一番。三星首款5G手機Galaxy S10 5G等高端手機擁有約1300個電容器,比4G手機多出30%。

  Mike Tanahashi指出,“在5G的推動下,可以儲存更多電力的小型電容器的需求越來越大。只有少數供應商能提供如此高性能的部件。”

  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將需要大量那樣的零部件,而且很快就會需要。

  盡管韓國和美國率先開通了5G網絡,但它們的覆蓋范圍有限,而中國正在迅速趕上,甚至超過它們。今年6月,中國政府發放了5G牌照,比原計划提前了幾個月,允許三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10月推出服務。

  這三家公司在第一個月便獲得了900萬名5G用戶。據總部位于倫敦的行業組織GSMA預測,到2025年,中國預計將擁有6億5G用戶,佔全球總數的40%。

  當然,這背後將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中國移動預計將為5G手機提供2億元人民币的補貼,以鼓勵用戶升級手機。該公司還計划設立一個價值逾200億元人民币的5G基金,以促進該行業的發展。

  高盛估計,到2025年,中國在5G領域的投資將超過1500億美元。

  華為的梁華認為,該項技術將會早早得到廣泛的普及。他告訴日本聽眾,5G滲透市場的速度將會是4G的兩倍,將在3年後而不是6年後站穩腳跟。

  另一家不太知名的日本公司安立 (Anritsu)也已經從中獲得了回報。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測量儀器被用來檢測5G設備是否正常運作,對于華為和高通等公司來說,該類產品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今年上半年,由于中國需求飆升,安立的營業利潤飆升90%,至66億日元。

  “中國的舉動向美國展示了其推進5G發展的決心。”安立首席執行官Hirokazu Hamada對《日經亞洲評論》表示。他說,“對中國來說,5G是一個國家級項目,他們不能在這場技術主導地位的競爭中落敗。”

  IHS Markit高級分析师Mitsue Oba也認為5G是中國政府的一個重要的“國家級項目”,但他警告稱,“中國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售價高昂的5G設備能否成為市場主流。”

  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正試圖通過補貼和價格實惠的流量套餐來抵消設備成本——目前最便宜的套餐為每月128元。

  安立的Hirokazu Hamada並認為,中國政府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在5G領域取得優勢。(樂邦)

[責任編輯:程向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