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經濟低潮期為轉型之機

2019-12-06
来源:香港商报

  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政府又推出第四輪紓困措施,涉及40億元,主要涉及減免非住宅用戶的水電費、排污費、差餉等等。如無意外,這一輪措施也會遭到不同派別的立法會議員的批評,與早前的三輪紓困措施一樣。

  派糖只能助「吊命」

  派糖總是好的,我們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但我想指出的一點是:政府應該立足長遠,利用這次經濟低潮期,破而後立,主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香港長遠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面對內外因素衝擊,香港今明兩年進入經濟低潮期已成事實,但我們不能因為短期的痛楚而忘記長遠的發展使命。遇到逆風,就只懂紓困,不思進取。政府的紓困措施,一言以蔽之,就是協助企業「吊命」,減免這樣、減免那樣,但對於經濟結構,全不觸及。

  筆者認為,經濟低潮期,也是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最佳時機。這就好像一個森林,發生山火固然會燒毀原來的林木,但山火過後,卻會冒出很多新的動植物,會令這個森林更生機勃勃。關鍵是要有勇氣破,才能立。但如果政府的紓困措施,只是一味着眼於保障原有的經濟結構和既得利益者苟延殘喘,或許可以減輕這一輪經濟低潮期的痛楚,但卻錯失了破舊立新的最佳時機,長遠而言是好心做壞事。

  應提升技術手段和效率

  香港有什麼需要破?在發生今次修例風波前,香港在過去幾年已經被各界不斷詬病,在新技術應用上落後於新加坡和內地一線城市,各種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普及率都較低。而過去幾個月的修例風波,各界均指出一個深層次矛盾,就是年輕人出路少,覺得沒有希望。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體兩面。

  香港的各行各業,說實話都顯得經營模式老舊,而且企業中高層普遍年齡偏大。如果有接觸香港和內地企業的高層,你會發現兩地的企業高層平均年齡往往差一大截。如果這一輪經濟低潮可以汰弱留強,令到一些原本被時代淘汰的經營者退出,然後政府應該採取措施激勵各行業提升技術手段,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而不僅僅是通過補貼來延續生命。

  有人會質疑,提升技術手段意味着減少人手,會令到更多人失業。這方面也只能通過再培訓來提升人力資源,而不應反其道而行。

  試看今日的香港,一方面各行各業被詬病不思進取、技術落後,我們是竭力維持低技術來保住原有工人的飯碗;另一方面我們卻有着80歲的的士、小巴司機,60歲的建築工人。這種畸形生態,都是我們多年來倒行逆施造成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完善社會保障,讓該退下來的人退下來,香港一些太年老的勞動力根本就應該享清福而不應該再勞動。同時通過提升技術手段,提高效率,讓一個年輕人可以頂兩三個中老年人的工作。這樣,技術手段提升了,年輕人的出路也拓寬了。

  任何事都不盡是壞事,關鍵是有沒有能力化危為機。從政府今次應對經濟低潮的策略觀之,若果單純地補貼現有經營者,而不思破舊立新、藉機轉型之策,那就肯定是一件壞事。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