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大陸繼2018年提出「惠台31條」,日前又提出「惠台26條」,在原來企業、教育等同等待遇的基礎上,擴大兩岸同等項目,不僅包括在大陸台商可參與大陸5G建設,且深入民生,包括領事保護、交通出行、農業合作及購房資格等。大陸再祭惠台政策,堪稱已對台灣同胞「視同己出」,惟民進黨蔡當局若只能祭出「仇中」或「恐共」策略,未必能爭取到廣大民意的認同。換言之,儘管「惠台26條」包括對台資企業與台胞在大陸的一些同等待遇,發布上路後短短幾天,台胞反應都很好,認為對解決投資生活問題、擴大機遇,帶來更扎實的獲得感。但對綠營而言,大陸任何惠台措施均離不開「木馬陽謀」,問題是,台灣民眾真會支持民進黨因「仇中」或「恐共」就把台灣圍堵困住的做法嗎?
堅持和平統一 對台戰略未變
大陸國台辦在說明「惠台26條」公布的背景時提及,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五點」及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體現大陸對台政策的思維與做法仍然維持一貫,亦即持續推動兩岸的和平統一,並且貫徹「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意旨。可見大陸的對台思維,掌握自己的政策主動性,並不因為民進黨蔡當局的拒絕而放棄自身的主張,甚至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遭污名化的情況下,以更具體的惠台措施來體現其精神,期盼能釐清台灣民眾對於大陸對台善意的誤解。
再進一步言,大陸自2018年2月發布「惠台31條」以來,已於各省市推出「在地化的惠台政策」;四中全會結束後不久,在台灣2020年1月選舉前,國台辦等部委再推出「惠台26條」,對惠台內容更具體描述,意在凸顯大陸不會因民進黨執政而改變「和平統一進程」,而是要藉由「由下而上的自主融合來改變台灣」。
具體而論,在基本戰略層面上,「惠台26條」體現了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以交流融合改善兩岸關係的主路徑。即使民進黨2020年1月勝選、中美關係競爭對抗性增強,大陸的對台戰略還是不會出現「顛覆性變化」,以惠台措施為主,以反「台獨」軍事外交鬥爭為輔的「軟硬兼施」戰術,應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易言之,無論是軍機繞台、斷絕「邦交」,還是31條或26條的惠台措施,這些都是大陸操之在己的單邊作為。近年來大陸對台政策呈現出「繞道菁英、直攻庶民」的特色,嘗試建構出一個人人得利、人人有感的惠台服務網絡。新頒布的「惠台26條」多數是已在各省市試行、試點內容的提煉,也是大陸「基層探索」上升為「頂層設計」的改革式的更生動的體現。
惠台「繞道菁英、直攻庶民」
「惠台26條」比起「惠台31條」更細緻,舉凡台灣民眾在大陸與國際上所需要的照顧都包羅其中,對台胞與大陸同胞一視同仁,甚至對台胞更優惠。具體來說,「惠台26條」有四大亮點:一「26條」比起「31條」,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廣、獲得感更強;二「26條」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胞一視同仁;三「26條」涉及到未來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涉及到未來有發展前途的行業與企業,如5G建設等,這些領域都與台資企業、台胞共享發展機遇;四「26條」是在「31條」基礎上的提升與加強版,是對「31條」的更進一步之深化、細化,更具體,更有可操作性、甚至更接地氣。
總體而言,「惠台26條」體現大陸將場域設定在大陸和國際。在大陸場域,大陸持續透過各項「同等待遇」措施,加大經濟開放力度,吸納台灣資金投資或合資,同時磁吸台灣高端人才、優秀學生和青年,從經濟、民間雙管齊下,強化「融合」的力道並擴大範圍,排除台灣因素,單方面推進統一進程。在國際場域,陸方提出台灣民眾可在大陸駐外使領館尋求保護與協助或申請旅行證件,未來台灣民眾在全球各地遇到急難,均可就近找大陸使領館求助,果然讓很多台灣民眾頗有感。
對蔡當局「亡國感」的反制
對此,民進黨蔡當局從上到下期期以為不可,爭相跳出來對「26條」大加撻伐,誣稱大陸不安好心,「26條」更是糖衣毒藥,為的是將台灣落入「一國兩制」的框架,甚至污衊式指摘大陸企圖介入影響台灣2020選舉。其實不然,大陸已將對台重點場域設定在大陸和國際上,着眼點即是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與未來新技術應用的發展空間,及大陸在國際社會與日俱增的影響力,操作愈來愈細緻且全面性的策略,幾乎全面落實「同等待遇化」,讓民進黨蔡當局毫無插手干預的餘地。
總之,「惠台26條」堪稱是大陸對蔡英文一再操弄「亡國感」的反制。陳同佳來台案已讓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窘態畢露;如今,「26條」更是大陸欲與蔡英文的直球對決,條條瞄準了民進黨的痛腳。換言之,「惠台26條」更精準命中在大陸台商、台青乃至台灣民眾的心理,堪稱已然直擊蔡當局的軟肋。即使蔡當局依然一味批判回擊,仍阻止不了部分台灣民眾選擇以選票決定台灣未來方向,因為在他們心目中,蔡當局已成了阻撓其前途發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