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資金流入實體經濟?

2019-09-13
来源:香港商報

  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在當前全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潮中,內地央行也不例外,新一輪的貨幣寬鬆政策會陸續有來,降準降息。20年多年來,中國金融政策一直在強調降低融資成本,支援中小企業、支援實體經濟,這個方向從來就沒有變過。無論是銀行的信貸資金,還是資本市場的債券資金及股權資金基本上都是強調了這個原則。但是,堅持和強調這麼多年,實際結果可能比政府政策目標的差距會比較大。

  金融資金佔比大

  比如,十幾年來,內地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利率一直在降,到2015年降到歷史最低點。這不僅表現為貸款基本利率為歷史最低點,更表現為當時央行政策規定,住房按揭貸款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7折優惠。這就有了之後內地居民的住房按揭貸款快速增長,這幾年的住房按揭貸款餘額已經達到近30萬億元了,是2008年的10倍。

  現在問題是,儘管央行每次的統計資料都會說有多少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但是這些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用銀行信貸購買住房的資金,其用途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經濟呢?因為,住房是兩栖產品,既是投資品也是消費品。如果住房用於居住消費,當然是可算作實體經濟;如果住房用作投資,那麼購買住房用銀行信貸就不是實體經濟了。

  不過,從內地統計資料來說,購買住房從來都以投資品來計算而不是計算為消費的。也就是說,按照國家統計局標準,購買住房是投資,那麼用銀行信貸購買住房,其資金也就不是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金融資產。按照現在的內地住房市場價格,與居民實際收入水準來看,以房地產市場調控之後住房銷售急劇下降而房價卻在上漲,以及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去庫存而讓房價上漲來去庫存等情況來看,實際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那麼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當然不是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金融市場。可以說,內地房地產市場不僅購買住房的銀行信貸基本上沒有流入實體,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的不少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及銀行信貸等融資同樣沒有流入實體,而是用金融投資。

  比如,2019年9月4日,上市公司*ST海馬發布公告披露8月產銷資料。公司基本型乘用車即小汽車,生產量為10,同比下降97.47%;基本型乘用車銷量為0,同比下降100%。企業出現嚴重虧損,只能出賣400多套住房來自救。根據*ST海馬測算,擬出售房產出售後,公司預計累計實現資產處置金額約3.34億元,累計影響公司歸母淨利潤約1.7億元。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到,一家從事汽車製造業的上市公司,手中持有400多套住房,面對企業虧損,只好出售這400多套住房來彌補虧損。問題是,這家汽車製造業的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製造業公司,還是房地產經紀公司,為何手中會持有400多套住房?還有,這家公司所持有的400多套住房,其購買的資金從何而來?是股權融資獲得呢?還是銀行信貸獲得?可以說,其公司購買住房的資金是以哪種方式獲得?用這些資金購買住房是流入了實體經濟,還是流入金融資產?

  管控房地產暴利

  還有,從這400多套住房的收益情況來看,其購買住房的淨利潤為1.70億元,其利潤率在100%以上。所以,這400多套住房肯定是投資品。公司用資金購買400多套住房目的是為投資而不是消費,因此其資金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入金融市場。內地不少公司(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受房地產這暴利模式的驅使,同樣會千方百計地讓其手中持有的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購買住房,而不是投資實業。

  現在政府一直強調,如何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如何來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但是假定融資成本降低了,中小企業可以獲得低成本資金了,但是這些資金會流入實體經濟嗎?恐怕情況並非那樣樂觀。目前內地也在學習歐美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希望讓更多低成本的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比如今年前8個月地方債的發行額達3.9626萬元,已提前完成了2019全年地方債發行額度。

  但是這些資金會流入實體經濟,而不流入房地產嗎?還有,在當前中國的金融體系下,這些資金就不會以金融體系內迴圈嗎?所以,面對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夠把中國金融體系價格機制理順,如果不能夠讓內地房地產市場暴利減弱,如果不能夠用嚴格的稅收制度對房地產的投資與消費嚴格區分,那麼內地貨幣政策再寬鬆,都不會有好的管道讓這些資金真正流入實體經濟。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中所面臨的嚴重問題。

  易憲容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