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倡用收回土地條例 收地建公屋 助 「三年上樓」

2019-09-12
来源:香港商报

 

  民建聯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公屋。記者馮瀚文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偉立、呂婉玲報道:土地房屋問題一直是香港社會其中一個嚴重深層次矛盾。民建聯昨日向特區政府提出系列建議,包括促請政府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用以興建公屋,重建輪候冊市民「三年上樓」的希望。

  反修例風波一直升溫,其中樓價太貴,年輕人無法安居樂業,是令社會動蕩的原因之一。民建聯於上月15日會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達對施政報告的期望,就土地房屋方面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改革「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研究將預留予迪士尼樂園作第二期發展的土地改作公營房屋發展、重啟「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重啟「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工作、加速處理「棕地」作業搬遷及安置的相關研究、檢討《長遠房屋策略》,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盡快完成將房委會轄下所有工廈重建作公屋的研究、延長公屋租金的調整周期等。該黨稍後再約見發展局局長重提以上建議,特別是期望政府可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以增加土地供應。

  回歸後僅13次引用條例回收土地

  民建聯主席李慧、議員劉國勳及柯創盛同日出席簡介會表示,土地房屋問題在香港一直無法解決,是社會深層次矛盾之一,但過去政府覓地太慢,政府雖於去年因應公屋供求嚴重失衡,而修改《長遠房屋策略》內有關公私營房屋供應的比例,但沒有新增土地配合,「修改」實際只是畫餅充飢。按政府目前掌握的土地,於未來10年間亦只可興建約24.8萬個公屋單位,比《長策》10年建31.5萬個單位的新目標,相差高達6.7萬個單位,成績令人失望。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導致民怨積累,政府應多管齊下處理土地房屋問題,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公屋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回歸至今年8月以來,政府僅13次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回收私人土地作公屋用途。

  對於林鄭月娥曾擔心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會引致漫長的司法覆核,李慧琼表示,任何政策均可能面對阻力,但政府不可因此放棄,否則只會令民怨更大。她亦認為收地的優次要視乎規劃署判斷,但可優先考慮棕地。

  劉國勳表示,新界東北等例子說明了安置居民問題比法律更複雜,相信只要當局完善安置政策,可令收地更順暢;柯創盛則要求政府,盡快將9幅擬由私樓地轉為公營房屋土地移交房協和房委會,又建議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的家庭、實施?房租務管制,以及設立每年上限10萬元、可享用20課稅年的居所租金扣稅額。

  地建商會:支持政府收地

  就民建聯的建議,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會主席梁志堅回應,建議屬好事,可解燃眉之急。他說,商會曾向政府提交建議,但被質疑「官商勾結」,如當局願意「開門」,可商討互相合作。梁志堅又說,填海造地涉及的時間實在太長,同意落實《收回土地條例》建議,指政府目前並無土地,地價只會更貴。

梁志堅 資料圖

  他又指,過往發展商就農地轉換申請近十年,若立即全部收回「十分浪費」,或有發展商不願接納徵收土地做法。而就未有基建配套而閒置的土地,他謂政府可與業權人商討解決方案。

  應多管齊下發展令建設具彈性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則就建議回應,支持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部分發展商手上的農地,其可建房屋數字已相當可觀,能應付未來一、兩年的公屋供應目標。不過,他預料做法會受到發展商透過司法程序阻礙,認為政府應全面開拓覓地方法,包括推行「土地共享計劃」,開發更多閒置的農地興建房屋。此外,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亦不應被忽視,他呼籲政府盡快收回餘下140公頃的高球用地,以作統一規劃。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則指出,採用《收回土地條例》會遇上巨大阻力,包括來自發展商及新界原居民的巨額賠償要求,因農地擁有爆發性的發展潛力,其用途不單可劃作住宅,亦可循工商用途改劃,而新界區的地積比率亦最少可達3倍多。他建議《條例》的條文應與時並進,在改劃土地用途時滿足補地價問題,引入合理的補償條款。另外,即使引用條例順利,他指亦不能取代「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因新市鎮的發展過程中,需來自不同區域大面積土地,當中須多管齊下發展,包括收回農地、舊區重建、填海拓地等,使建設更具彈性。

  公屋聯會倡加快市區重建

  公屋聯會昨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要求政府考慮全面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營房屋,及主動收購工廈改建過渡房屋,紓緩迫切的住屋需求。

  聯會主席文裕明在記者會表示,近日的修例風波已影響民生,對於政府推行拓展土地措施,如土地共享計劃及明日大嶼計劃等都不太樂觀,更預料公屋輪候時間會越來越長。如短期內難做到上述計劃,會影響公屋的供應量,輪候公屋時間或破6年以上。聯會提出7項建議,包括全面收回整個粉嶺高球場興建公營房屋,以較高密度的發展規劃,估計可提供約3萬個住宅單位,足以達成一年度《長遠房屋策略》公營房屋的供應目標。

资料图

  建議收回整個高球場建公屋

  聯會亦建議加快市區重建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提到市建局去年應政府邀請,把位於馬頭圍道的「煥然懿居」轉為首置上車盤出售,反應熱烈;又指市建局項目位處市區地段,交通及社區設施完備,具有相當優勢。聯會認為,市建局的建屋模式跟私人發展商沒有分別;但市民無從分享市區重建所帶來的益處,建議政府可向市建局收購土地、買回出售項目等方式,再將住宅單位轉作資助出售房屋出售。

  聯會的其他建議,包括建議在居屋及「白居二」計劃外,針對首次置業人士並符合目前居屋白表申請者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容許申請者可購買不多於600萬元的私人住宅物業,提供不高於樓價三成的資助金額;建議政府應參考房委會長者提供租金津貼的政策,為輪候公屋逾3年的申請者提供相應的租金津貼;鼓勵現有租置屋租戶購買單位或調遷;啟動房委會轄下舊屋邨重建;及政府主動收購工廈改建過渡房屋。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