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地蕉坑增密度八成半反對 申請較原方案增近千五伙

2019-07-06
来源:香港商报

   

A區主要由恒地或相關人士持有,而B區則主要由政府持有。恒地打算增加項目密度,興建2250伙公私營單位。 谷歌截圖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智榮報道:恒基地產(012)早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將旗下大埔蕉坑公私營發展項目,增加地積比率至3.6倍發展。項目昨日截收意見,接獲至少47份意見,當中約40份表達反對意見,主要認為區內未有足夠交通配套支持發展,以及項目地段擁有原生態濕地與樹木,擔心發展破壞生態環境。

  恒地於上月就大埔蕉坑住宅發展項目,向城規會申請擬增加發展密度,以3.6倍地積比率興建2250伙公私營單位,當中公營房屋佔約40%,私營房屋佔約60%,較2016獲批的方案795伙,大增1.83倍,涉約1455伙。諮詢期內收到至少47份申述,當中約40份、逾八成半屬反對意見。

  反對意見主涉交通配套

  消息指,提出反對人士主要包括大埔區議員、鄉村代表以及區內居民,當中有認為區內未有足夠交通配套,擔心交通系統難以負荷,同時區內沒有足夠社區配套支持。另有意見期望加設白石角或科學園鐵路站及巴士總站,並增加巴士班次。

  另外,有意見質疑,項目發展涉及政府與發展商之間利益輸送,又認為該地段擁有原生態濕地與樹木,項目發展會破壞生態環境。

  根據城規會文件顯示,恒地大埔蕉坑項目,發展地盤面積逾39.2萬平方呎,恒地早前申請擬把項目由「住宅(丙類)」改劃為「住宅(乙類)」,以增加發展地積比率至3.6倍,涉及興建9幢樓高11至17層的住宅大廈,其中3幢用作公營房屋,提供912伙,另外6幢用作私人住宅,涉約1338伙,合共提供2250個住宅單位,涉總樓面面積約141.2萬平方呎。

  早年已獲批公私營合作發展

  據了解,恒地早於2014年便持有大埔蕉坑地皮,以及地皮以北的政府用地,當時向城規會申請由「住宅(丙類)」改劃為「住宅(乙類)」,擬把發展地積比率由0.6倍提升至2.1倍,涉及約82.37萬平方呎樓面。

  但因社會反對意見,城規會雖於2016年批准該項目以公私營形式發展,但將總樓面大幅削減至約41.7萬平方呎,地積比率約1.2倍。更改用途計劃中,共提供795伙公私營單位,包括506伙私人住宅及289伙公營房屋,可建樓面面積分別約28.78萬及18.29萬平方呎。

  港府於201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計劃透過公私營合作發展私人擁有的新界農地,作短中期的公私營房屋發展,爭取項目六成至七成樓面用作公營房屋。現時擁有大量農地的四大發展商,包括新地(016)、恒地、新世界(017)及長實(1113)。

  拆局解碼

  更改地積比須平衡多方因素

  恒基(012)擬將蕉坑地皮地積比由1.2倍增至3.6倍,興建總伙數由795伙增加至2250伙,增幅接近兩倍。申請已經結束公眾諮詢部分,雖然在47份意見書當中,逾八成半即40份意見反對今次的申請,但並不代表申請大機會被駁回。下一步,申請尚需進入恒基答辯及相關討論程序。

  數年前恒基已就該項目的地積比增至2.1倍闖關失敗,今次更將數字往上推高至3.6倍,做法非常積極進取。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謂,本港土地供應緊絀,尤其公營房屋供應量大落後,將地積比適度提升是合理。「3.6倍地積比可以接受。」然而,城規會最終批核與否,始終不能只看單一因素,而須平衡各項利弊。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表示,根據流程,規劃署須將收集所得的公眾意見整理,並將其傳閱各有關政府部門。約1個月後,城規會將通知恒基開會,恒基須就技術層面的意見及問題作出申辯,屆時相關的政府部門如運輸署、環保署及警務署亦會提交有關的研究報告及出席會議。

  重量級NGO意見具分量

  至於公眾諮詢會否被採納,張聖典稱,需視乎當中內容是否言之有物及具有水準,因相關政府部門會就申請,撰寫如環評報告一類的專門報告。他續指,在過往的申請中,從坊間而來的意見需要很具分量,才會受到署方重視,例如涉及重量級的非政府機構(NGO)。

  綜合今次的反對意見,多從交通配套不足及破壞生態環境考慮。對交通問題,張聖典認為新界現時道路發展較以往成熟,西鐵線較前完備,而且市民現不單只往中環上班,也往本港其他區份甚至深圳上班,相信交通配套不是太大問題。

  香港商報記者 呂婉玲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