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愛否科技
華為在西班牙巴塞羅納發布了折疊屏手機 Mate X,極具科技感的外觀、出色的硬件配置和 5G 支持都讓這台手機在當晚成功實現了刷屏。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19 年或許將成為未來的‘折疊屏元年’:開年時小米就展示了自己的折疊屏原型機,並且和同樣發布了折疊屏手機的柔宇大吵了一架;20 日三星發布了折疊手機 Galaxy Fold,成為了全球首台正式發布的折疊屏手機;OPPO 副總裁沈義人也在微博上展示了 OPPO 的折疊屏原型機,采用了和 Mate X 類似的設計。
▲圖源:@沈義人 Brian 微博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就有這麼多的折疊屏手機和我們見面,那是不是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的折疊屏手機和我們見面?這種手機形式是不是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呢?
‘小機身,大內容’,智能手機的永恒追求
‘側翻’並不是全新的設計,早在塞班時代就已經是智能手機,尤其是高端商務手機的常見形式之一,當年的智能手機老大哥諾基亞就為我們貢獻過非常多的經典側翻蓋手機。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當年的智能手機打開的部分一般是鍵盤,而非現在的屏幕。
▲諾基亞 E90
到了大屏智能手機時代,翻轉出來的從物理鍵盤變成了屏幕,2017 年中興推出的 Axon X 就采用了雙屏翻蓋的模式。另外雙屏翻折也出現在了一些手機的配件中,比如華碩 ROG 去年推出的 ROG phone 推出的副屏手柄,以及在今年 MWC 上 LG 推出的 V50 ThinQ 的副屏配件。
▲圖源:the Verge
這些‘副屏手機’和現在東風勁吹的折疊屏手機一樣,都是希望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當中提供盡可能大的顯示面積。
現在的手機基本上已經是 6 英寸起步,盡管屏佔比越來越高,但是人手是有一個極限的。那麼如何在極限到來之間,如何為智能手機提供更多的顯示面積就是智能手機廠商們要考慮的課題了,而折疊屏能夠同時兼具外觀設計、實用性和科技感三種元素于一身,和折疊屏比起來市面上主流的手機多少有些落伍。
具體來看,三星 Galaxy Fold 的設計方式采用的是‘內彎’的設計邏輯:平時操作放在正面一塊 4.6 英寸的小屏幕上,需要使用大屏幕的時候打開內部就能看到一塊 7.3 英寸的顯示屏。這種辦法同時滿足了日常小屏和超級大屏在同一個手機上存在的難點。
▲圖源:愛范兒
與三星不同的是,華為采用的是‘後空翻’的設計邏輯:不展開使用的的時候用的是屏幕會被一分為二 —— 正面是一塊 6.7 英寸的全面屏,背面則是一塊 6.4 英寸的屏幕,展開之後就是一塊 8 英寸的超大屏幕。
▲圖源:愛范兒
相較于三星的解決方案,Mate X 在厚度上控制的更好,展開之後最薄的部分僅有 5.4 毫米,最厚的地方(相機模組部分)也僅有 11 毫米,比市面上主流的旗艦手機稍厚一些。另外相比較于三星展開之後雙前置攝像頭組成的斜劉海,華為‘翻轉自拍’用後置攝像頭 + 一部分屏幕的方式無疑實現了‘前置攝像頭不遮擋顯示面積’這個目的。
另外,華為用‘不對稱折疊’這種巧妙的方式成功消除掉了三星 Galaxy Fold 兩塊屏幕對折之後存在的縫隙,整機觀感也好于 Fold。可以說從外觀設計角度上,華為 Mate X 的設計是絕對更加優秀的。
除了屏幕,折疊屏带來的還有更大的機身內部面積,可以放進更多的原器件或者更大的電池。三星 Fold 的電池容量為 4380 毫安,華為 Mate X 的電池容量則為 4500 毫安,這比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旗艦手機的電池都要大。因此雖然屏幕變大了,但是大電池带來的續航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折疊屏的缺陷,展示機上看不出來
盡管發布會上三星和華為給出了自己手機明確的銷售信息,但是無論是遙不可期的發售時間(三星 4 月中旬,華為年中),還是高昂的售價都讓這兩款手機看起來更像是炫技的概念模型,而非真正大規模面向消費者的實用級消費產品。
另外從目前已經見光的折疊屏手機的身上,我們也已經能看出這種形態的手機,目前也有非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並且都可能將會伴隨折疊屏手機整個產品周期。
先說明白,售價不是缺點,至少不是手機的缺點(是我的缺點)。
塑料不耐划
在康寧愈發壟斷手機前後面板的前提下,折疊屏手機為市場提供了一種新……哦不,一種復古的面板材料 —— 塑料。
由于屏幕需要對折,堅硬易碎的玻璃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要能夠‘被自由彎折’,強硬之下玻璃就會變成這樣:
▲ 圖源:愛范兒
因此同樣是透明的,但是可被彎折的塑料就變成了最優選擇之一,然而相較于玻璃,柔軟的塑在耐磨程度上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在常見的莫氏硬度表中,玻璃為 6.5,而工程塑料一般只有 2-3,屬于軟質材料。
因此可以想象以下,柔軟的塑料在風吹雨淋,在與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和背包里的鑰匙親密接觸之後會變成什麼樣……
想象不到?找一個平時不带殼使用的塑料手機,看看背蓋就知道了。
從這個角度上說,三星 Galaxy Fold 的內翻式設計相較于 Mate X 能夠比較好的避免塑料內屏的划傷的,日常使用的玻璃外屏和正常手機無異;華為的整個塑料屏幕都是常年暴露在外面的,在面對划痕這個問題上可能還需要後續的優化,畢竟真實使用環境下和實驗室的無塵環境有非常大的區別。

另外塑料屏幕肯定無法做到和玻璃屏幕一樣平,硬度也達不到玻璃屏幕的水平;除此之外,指紋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觀察,畢竟這兩家廠商中有一家曾經出現過一些問題。
AMOLED 陰陽屏
這個問題大概率只會在外翻屏手機這個形態上出現,比如華為 Mate X 和 OPPO 的工程機上。
由于 AMOLED 屏幕柔性的特征,因此現階段想要實現折疊屏使用的一定是 OLED 的屏幕。但是由于發光原理的原因,AMOLED 的壽命一直是個問題,長時間發光之後 AMOLED 屏幕會出現肉眼可見的亮度下降;另外當當顯示屏同一位置長時間顯示一幅圖像,無論顯示屏顯示其他什麼圖像,總是會留有一個影子一樣的背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燒屏。
三星由于內部對折的屏幕在使用時通常都是同時工作的,內部整塊屏幕工作的時長應該是基本一樣的,這樣能夠有效避免陰陽屏現象的出現。
華為和 OPPO 采用的前後屏模式在日常使用中通常都是主要使用前面的屏幕,因此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之後,很有可能出現前半部分屏幕先于後半部分老化的情況出現;另外由于 Mate X 的轉軸部分也是屏幕,又可能出現‘後半部分屏幕先于轉軸部分老化’的情況。
這需要華為在正式上市之前找到解決的辦法,否則可能會影響手機的正常使用壽命。
鉸鏈壽命
– 智能手機上什麼容易壞?
– 有機械結構的地方。
早年間蘋果為了解決 Home 鍵機械結構容易壞的問題,特意使用了 Taptic Engine 來模擬按壓手感,提升大量成本的目的只是為了減少機身的機械結構組件。
然而現在加入了折疊鉸鏈之後,手機憑空多出了那麼多的機械結構,如果不加以強化很有可能出現損壞的問題,對消費者來說是麻煩,對廠商來說也增加了非常多的售後。
▲三星 Fold 轉軸
▲華為 Mate X 轉軸
目前三星表示 Fold 的鉸鏈壽命為 20 萬次,華為則沒有給出相關的數據。20 萬次聽起來很多,但是‘20 萬次折疊不壞’和‘20 萬次折疊手感不變’是兩個概念,如果出現這鉸鏈阻尼變小,那麼手機的日常使用很可能也會出現問題。
另外鉸鏈打開之後屏幕的對齊問題對組裝流水線的要求也很高,大規模生產對產能和良品率的壓力也很大。
▲三星 Fold 屏幕對接不齊
▲華為 Mate X 對接不齊
當然了,我就不提磕碰摔的事了,這麼貴的手機怕是都要捧在心尖上,哪里還舍得摔呢……
重量與厚度
目前來看,正式發布的兩款折疊屏手機的重量和厚度都不算優秀。
華為 Mate X 機身最厚的地方為 11 毫米,也就是略厚于市面主流水平;但是機身重量比較誇張,接近 300g,比兩台魅族 16th(單機重 157g)的重量輕點有限。
三星 Galaxy Fold 的機身重量控制的相對比較好一點,大約是 200g 左右;但是機身厚度比較誇張,最厚的地方大約是 17 毫米,這比兩部 iPhone XS Max 摞起來還要厚……
可以說兩台手機都和輕巧便攜沒什麼關系,日常使用中你都很難忽視她們的存在,這也和目前智能手機業界追求的輕便和輕薄完全背道而馳,盡管我相信他們都盡力了。
軟件適配
如果你說上面的缺點我都不在乎,我就要買最好的硬件,那軟件呢?
手機是買來用的而不是買來看的,目前就算是背靠無數頂級開發者的 iPad,專門為大屏適配的軟件也越來越少了,而且還是國外的軟件居多,就更不用說安卓了;另外就算是簡單的移植,這個接近于正方形的分辨率也提供了不小的難度,至少單純的拉伸效果一定不好。現場的展示環節展示的也基本是地圖、拍照、網頁瀏覽等等的第一方應用。
▲圖源:愛范兒
我們也找到了榮耀 Mate X 玩《王者榮耀》的演示,可以看到在開啟大屏模式之下視野瞬間少了三分之一,這也是需要應用後期逐步適配的。
▲注意河道兩邊的顯示距離
總的來說,目前來看全面屏除了炫技,更多的也是手機廠商在產品愈發同質化的前提下進行的嘗試與突破。大家也不需要過分期待或者沸騰到開鍋(畢竟真的很貴),不過對于手機廠商這種對傳統手機形態突破的嘗試,我們真的是要點一萬個贊。
另外說真的,我個人真的很期待折疊屏徹底優化過之後的終極形態 —— 打通平板與手機的界限之後能給我們的數字生活带來怎樣的變化。
你對全面屏有什麼看法?你想象中的完美手機又是什麼樣的?歡迎通過留言告訴我我們。